《通典》卷一百七十五 州郡五

古梁州上(今置郡府二十六 縣一百三十六)

漢中(梁)六縣(南鄭 褒城 城固 金牛 西縣 三泉)

洋川(洋)五縣(西鄉 興道 黃金 洋源 華陽)

上洛(商)五縣(上洛 上津 商洛 豐陽 洛南)

安康(金)六縣(西城 石泉 安康 洵陽 淯陽 平利)

房陵(房)四縣(房陵 竹山 永清 上庸)

通川(通)七縣(通川 三岡 石鼓 宣漢 新寧 永穆 東鄉)

潾山(渠)四縣(流江 潾水 潾山 渠江)

南平(渝)四縣(巴 江津 南平 萬壽)

涪陵(涪)四縣(涪陵 武龍 樂溫 賓化)

南川(南)二縣(南川 三溪)

瀘川(瀘)六縣(瀘川 富義 江安 綿水 涇南 合江)

清化(巴)十縣(化城 清化 曾口 始寧 其章 歸仁 恩陽 盤道 七盤 大牟)

始寧(壁)四縣(諾水 廣納 白石 東巴)

鹹安(蓬)七縣(大寅 儀隴 伏虞 鹹安 大竹 良山 宕渠)

符陽(集)三縣(難江 符陽 地平)

巴川(合)六縣(石鏡 漢初 銅梁 赤水 巴川 新明)

南賓(忠)五縣(臨江 豐都 墊江 南賓 桂溪)

南浦(萬)三縣(南浦 梁山 武寧)

閬中(閬)九縣(閬中 蒼溪 晉安 西水 奉國 南部 新井 新政 岐坪)

南充(果)六縣(南充 西充 相如 流溪 岳池 朗池)

安岳(普)六縣(安岳 安居 普康 樂至 崇龕 普慈)

盛山(開)三縣(盛山 萬歲 新浦)

雲安(夔)四縣(奉節 雲安 巫山 大昌)

犍為(嘉)八縣(龍游 玉津 夾江 峨眉 犍為 平羌 羅目 綏山)

陽安(簡)三縣(陽安 金水 平泉)

仁壽(陵)六縣(仁壽 唐福 貴平 井研 始建 籍)

古梁州

禹貢曰:"華陽黑水惟梁州,(孔安國以為東據華山之南,西距黑水也。又曰:"導黑水,至於三危,入於南海。"孔安國注云:"黑水自北而南,經三危,過梁州,入南海。"鄭玄云:"按三危在鳥鼠之西,而南當岷山,又在積石之西,南當黑水祠,黑水出其南脅。"此雲經三危,彼雲其出,明其乖戾。又按漢書地理志,益州郡滇池有黑水祠,而不記山之所在,即今中國無之矣。又按酈道元注水經,銳意尋討,亦不能知黑水所經之處。顧野王撰輿地誌,以為至僰道入江,其言與禹貢不同,未為實錄。至於孔、鄭通儒,莫知其所,或是年代久遠,遂至堙涸,無以詳焉。滇音顛。)岷、嶓既藝,沱、潛既道,(岷山在今通化郡汶山縣,嶓山在今漢中郡金牛縣也。言水已去,二山之土皆可種藝,沱、潛二水理從故道也。沱水在今濛陽郡唐昌縣。潛水未詳。蔡、蒙旅平,和夷厎績,)蔡、蒙,二山名。旅,陳也。旅平,言已平理而陳祭也。和夷,地名,亦已致功可耕稼也。蒙山在盧山郡。蔡山未詳。厥土青黎。"(色青而細疏也。)自漢川已下諸郡,皆其封域。舜置十二牧,梁州其一也。以西方金剛,其氣強梁,故曰梁州。周禮以梁州並雍州。梁州當夏殷之間為蠻夷之國,所謂巴賨彭濮之人也。(或曰:蜀之先帝嚳封其支庶於蜀,其後稱王,長曰蠶叢,次曰伯雍,次曰魚鳧。)周末,秦惠王使司馬錯伐蜀,有其地,於天文兼參之宿,亦秦之分野,(漢之巴、蜀、廣漢、犍為、武都、牂柯、越巂等郡,今通川、潾山、南平、涪陵、南川、瀘川、清化、始寧、鹹安、符陽、巴川、南賓、南浦、閬中、南充、安岳、盛山、雲安、犍為、陽安、仁壽、通義、和義、資陽、南溪、武都、河池、同谷、順政、陰平、江油、益昌、普安、巴西、梓潼、遂寧、蜀郡、德陽、濛陽、唐安、臨邛、盧山、通化、臨翼、越巂、雲南等郡皆是。漢之弘農郡西南境,今上洛郡。)又得楚之交。(漢之漢中,今漢中、洋川、安康、房陵等郡,並宜屬楚。)秦平天下,置郡為漢中、(今漢中、洋川、安康、房陵等郡地也。)巴、(今通川、潾山、南平、涪陵、南川、瀘川、清化、始寧、鹹安、符陽、巴川、南浦、閬中、南充、盛山、雲安、安岳之東境皆是。)蜀,(今巴西、普安、梓潼、遂寧、益昌、蜀郡、德陽、濛陽、唐安、臨邛、盧山等郡地並是。)隴西郡之南境,(今河池郡。)內史之南境。(今上洛郡。)其餘土境,自漢以後,歷代開拓氐羌戎夷之地。(今犍為、陽安、安岳之西境、仁壽、通義、和義、資陽,皆故夜郎侯國;南溪,僰侯國:並漢武帝開之,置犍為郡。今武都、同谷、順政、懷道、同昌、陰平、江油、交川、合川、通化、臨翼、江源、歸誠、靜川、蓬山、恭化、維川、雲山、越巂、雲南、洪源等郡,即漢以後所開拓也。)漢武帝置十三州,此為益州,領郡八。益之為言隘也,言其地隘險。亦曰疆壤益大。(漢既滅越,而蜀西南夷皆震恐,請吏入朝,遂置益州、越巂等郡。)王莽末,公孫述據有其地。後漢建武中,平之,置益州。(領郡九,屬國三。理雒,今德陽郡縣。)至獻帝末,劉備復據其地。魏末平之,遂分置梁、益二州。晉初因之,(益領郡八,理成都。梁領郡八,理南鄭。)後又分益州南境置寧州。(領郡四,理雲南,即今郡。)惠帝以後,李特據之,至穆帝時平之。其後沒於苻堅,後又復其地。安帝時,譙縱據之,後又收復。宋梁、益、寧三州並因前代,(梁領郡二十,益領郡二十九,寧領郡十五。)更置秦州。(領郡十四,理南鄭。)齊及梁初多因之。(梁武帝天監三年,刺史夏侯道遷以所部叛降後魏,南至劍閣,悉失之。)後魏得漢中,亦曰梁州。西魏亦因之,復入於梁。(西魏大統十二年,為梁將蘭欽所陷。)梁滅,再復其地。(將達奚武平漢川,尉遲迥平蜀川。)自西魏以後,所置州郡,割裂無恆,不可詳記。大唐分置十五部,此為山南西道、(漢中、通川、巴川、清化、洋川、順政、河池、益昌、鹹安、盛山、始寧、南平、符陽、潾山等郡皆是也。)山南東道、(房陵、南賓、南浦、雲安。)劍南道,(蜀郡、唐安、濛陽、德陽、通義、梓潼、巴西、普安、閬中、資陽、臨邛、通化、交川、越巂、南溪、遂寧、仁壽、犍為、盧山、瀘川、陽安、安岳、江源、陰平、同昌、江油、臨翼、歸誠、洪源、靜川、恭化、維川、和義、雲山、蓬山、雲安、南充等郡。)兼分入京畿、(上洛、安康。)隴右道(同谷、武都、懷道、合川。)及黔中道。(涪陵、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