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七十五 州郡五



合州(今理石鏡縣。)秦、二漢屬巴郡。宋置東宕渠郡。西魏置合州。(涪漢二水合流處,因為名。)後周為宕渠郡。隋初郡廢,改合州為涪州;煬帝初州廢,置涪陵郡。大唐為合州,或為巴川郡。(郡城臨江。)領縣六:

石鏡(秦漢墊江縣地。有青石山。漢時巴蜀爭界,久不決,一朝密霧石裂,自上及下,直如引繩,遂分郡界,至今猶以為界焉。)

漢初(梁置新興郡。)

銅梁(因山為名。蜀都賦曰"外負銅梁"。)

赤水(隋置,因山為名。)

巴川

新明

○南賓郡

(東至南浦郡水路二百六十里。南至黔中郡六百五十里。西至涪陵郡三百五十里。北至潾山郡五百十四里。東南到南浦郡界四百五十六里。西南到黔中郡水路六百六十里。西北到潾山郡四百三十三里。東北到南浦郡三百九十里。去西京三千八百八十五里,去東京二千七百三十七里。戶六千五百三十九,口四萬二百三。)

忠州(今理臨江縣。)秦、二漢之巴郡地,晉、宋皆因之。梁置臨江郡,後周兼置臨州。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並其地入巴東郡。大唐置忠州,或為南賓郡。(郡城臨江。)領縣五:

臨江(漢舊縣。有彭溪。)

豐都(漢枳縣地。)

墊江(漢舊縣。)

南賓(漢臨江縣地。武德初置今縣。)

桂溪

○南浦郡

(東至雲安郡二百九十八里。南至清江郡六百八十三里。西至潾山郡四百五十里。北至盛山郡二百三十二里。東南到雲安郡三百二十二里。西南到南賓郡界九十六里。西北到通川郡四百一里。東北到盛山郡界一百七里。去西京二千七百四十三里,去東京二千三百三十里。戶五千一百七十七,口二萬四千三百五十二。)

萬州(今理南浦縣。)秦、二漢巴郡之地。晉屬巴東郡,宋及齊皆因之。後周置安鄉郡,後改為萬川郡兼置南州。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並其地入巴東郡。大唐武德初置浦州,後改為萬州,或為南浦郡。領縣三:

南浦(漢朐〈月忍〉縣地。朐音蠢。〈月忍〉,如尹反。)

梁山(有高梁山。後周置縣。)

武寧(漢臨江縣地。後周初置源陽縣,又改為武寧縣。)

○閬中郡

(東至鹹安郡三百里。南至南充郡三百里。西至普安郡三百里。北至益昌郡二百八十里。東南到南充郡三百六十里。西南到梓潼郡三百一十五里。西北到普安郡二百里。東北到清化郡二百八十里。去西京一千九百一十五里,去東京二千六百六十里。戶一萬八千二百二十,口十一萬七百二十六。)

閬州(今理閬中縣。)秦、二漢屬巴郡。晉為巴郡,宋、齊因之,居蜀漢之半,又當東道衝要。梁置北巴州及北巴郡。西魏平蜀,置崇州及盤龍郡。隋初郡廢,煬帝初置巴西郡。大唐為崇州,先天中,改為閬州,或為閬中郡。(今郡城即古閬中城,名曰高城,前臨閬水,卻據連岡。)領縣九:

閬中(漢舊縣。有靈山、天柱山。)

蒼溪

晉安

西水(梁置,有掌天山。)

奉國(梁置白馬、義陽二郡。後魏為縣。)

南部(漢充國縣地。後周置縣。)

新井

新政

岐坪

○南充郡

(東至潾山郡二百八十里。南至巴川郡四百四十里。西至梓潼郡三百五十里。北至閬中郡三百里。東南到潾山郡二百八十六里。西南到遂寧郡一百七十五里。西北到梓潼郡三百六十五里。東北到鹹安郡二百八十里。去西京二千五百五十八里,去東京三千四百二十里。戶三萬五千四百四十一,口六萬八千六百七十二。)

果州(今理南充縣。)亦巴子國地。秦、二漢並屬巴郡。晉為巴西郡,宋、齊因之。隋並其地入巴西郡。(今閬中縣。)大唐初,屬崇州。武德四年,分置果州,(因山為名。)或為南充郡。領縣六:

南充

西充(武德中置。)

相如(梁置梓潼郡。有司馬相如故宅,因以為名。)

流溪

岳池

朗池(宋南宕渠郡在此置。有漢司馬相如琴台。)

○安岳郡

(東至巴川郡六百六十里。南至資陽郡三百七十八里。西至陽安郡一百八十里。北至遂寧郡一百六十里。東南到巴川郡六百六十里。西南到資陽郡三百四十八里。西北到梓潼郡三百四十八里。東北到遂寧郡一百四十里。去西京二千五百二十里,去東京三千二百三里。戶一萬一千五百四十九,口五萬五千一百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