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三十七 職官十九



第二品 特進 驃騎、車騎、衛將軍 諸大將軍 諸持節都督

第三品 侍中 散騎常侍 尚書令、僕射 尚書 中書監、令 秘書監 諸征、鎮至龍驤將軍光祿大夫 諸卿、尹 太子二傅 大長秋 太子詹事 領、護軍 縣侯(爵)

第四品 二衛至五校尉 寧朔至五威、五武將軍 四中郎將 刺史領兵者 戎蠻校尉 御史中丞 都水使者 鄉侯(爵)

第五品 給事中 黃門、散騎、中書侍郎 謁者僕射 三將 積射、強弩將軍 太子中庶子、庶子、 三卿、率 鷹揚至凌江將軍 刺史不領兵者 郡國太守、內史、相 亭侯(爵)

第六品 尚書丞、郎 治書侍御史 侍御史 三都尉 博士 撫軍以上及持節都督領護長史、司馬 公府從事中郎將 廷尉正、監、評 秘書著作丞、郎 王國公三卿、師、友、文學諸縣署令千石者 太子門大夫 殿中將軍、司馬督 雜號護軍 關中侯(爵)

第七品 謁者 殿中監 諸卿尹丞 太子傅詹事率丞 諸軍長史司馬六百石者 諸府參軍戎蠻府長史、司馬 公府掾、屬 太子洗馬、舍人、食官令 諸縣令六百石者

第八品 內台正令史 郡丞 諸縣署長 雜號宣威將軍以下

第九品 內台書令史 外台正令史 諸縣署丞、尉

右內外文武官六千一百七十二人,(八百二十三人內,五千三百四十九人外。)內職掌人,門亭長、孝經師、月令律令師及書佐等一千四百六十一人,都計內外官及職掌人七千六百三十三人。其京都台省監寺及府衛等府令史並諸色職掌人,未詳。其州署人各隨州舊定無制,亦不得而知也。命數亦未詳。

齊官品:(未詳。)

右內外文武官二千六十三人。(九百四十七人內,一千一百一十六人外。州刺史及官屬並太守內史相、縣令相、寧蠻等校尉、中郎將、護軍等。)其中書省及令史,司徒府、門下省、尚書秘書曹省、蘭台諸曹、內外督令史,並太廟、明堂、太祝、太史、廩犧等職吏,(本志但有名目,皆附其下。)外州佐史、郡縣官屬佐史等名目及數並命數,並未詳。

梁官品:(秩祿之差,亦如前代,更定十八班。)

十八班 丞相 太宰 太傅 太保 大司馬 大將軍 太尉 司徒 司空

十七班 諸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左右光祿開府儀同三司

十六班 尚書令 太子太傅 左右光祿大夫

十五班 尚書左僕射 太子少傅 尚書右僕射 中書監 特進 領、護軍將軍

十四班 中領護軍 吏部尚書 太子詹事 金紫光祿大夫 太常卿

十三班 中書令 列曹尚書 國子祭酒 宗正、太府卿 光祿大夫

十二班 侍中 散騎常侍 左右衛將軍 司徒左長史 衛尉卿

十一班 御史中丞 尚書吏部郎 秘書監 通直散騎常侍 太子左右二衛率 左右驍騎 左右游擊 太中大夫 皇弟皇子師 司農、少府、廷尉卿 太子中庶子 光祿卿

十班 給事黃門侍郎 員外散騎常侍 皇弟皇子府長史 太僕、大匠卿 太子家令、率更令、仆 揚州別駕 中散大夫 司徒右長史 雲騎 游騎 皇弟皇子府司馬 朱衣直閤將軍

九班 尚書左丞 鴻臚卿 中書侍郎 國子博士 太子庶子 揚州中從事 皇弟皇子公府從事中郎 大舟卿 大長秋 皇弟皇子府諮議 嗣王府長史 前左右後四軍及嗣王府司馬 庶姓公府長史、司馬

八班 秘書丞 太子中舍人 司徒左西掾 司徒屬 皇弟皇子友 散騎侍郎 尚書右丞 南徐州別駕 皇弟皇子公府掾屬 皇弟皇子單為二衛司馬 嗣王庶姓公府從事中郎 左右中郎將 嗣王庶姓公府諮議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長史、司馬 蕃王府長史、司馬 庶姓持節府長史、司馬

七班 五校 東宮三校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中錄事、中記室、中直兵參軍 南徐州中從事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諮議

六班 太子洗馬 通直散騎侍郎 司徒主簿 尚書侍郎 著作郎 皇弟皇子府功曹史 五經博士 皇弟皇子府錄事、記室、中兵參軍 皇弟皇子荊江雍郢南兗五州別駕 領護軍長史、司馬 嗣王庶姓公府掾屬 南台治書侍御史 廷尉三官 謁者僕射 太子門大夫庶姓府諮議 嗣王府庶姓公府中錄事、中記室、中直兵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