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三十七 職官十九



五班 皇弟皇子國三令 嗣王典書令 蕃王國三軍 皇弟皇子公府東曹督護 嗣王府庶姓公府參軍督護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長兼參軍 蕃王府長兼參軍 二衛正員司馬督太子二率正員司馬督 領護主簿 詹事主簿 二衛功曹 太常五官功曹 石頭戍軍功曹 庶姓持節府行參軍 皇弟皇子越桂寧霍四州西曹祭酒議曹從事 皇弟皇子北徐北兗梁交南梁五州文學從事 嗣王庶姓越桂寧霍四州主簿 嗣王庶姓北徐北兗梁交南梁五州西曹祭酒議曹從事 嗣王庶姓荊河司益廣青五州文學從事、湘衡二州從事 汝陰巴陵二王國常侍 郡公國中尉 縣侯國郎中令 皇弟皇子府功曹督護

四班 嗣王國三令 蕃王國典書令 嗣王府功曹督護 庶姓公府東曹督護 蕃王府參軍督護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參軍督護 二衛員外司馬督 太子二率員外司馬督 二衛主簿 太常主簿 石頭戍軍主簿 宗正等十一卿五官功曹 庶姓持節府板行參軍皇弟皇子越桂寧霍四州文學從事 嗣王庶姓越桂寧霍四州西曹祭酒議曹從事 嗣王庶姓北徐北兗梁交南梁五州文學從事 汝陰巴陵二王國侍郎 縣公國中尉

三班 蕃王國三令 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功曹督護 宗正等十一卿主簿 庶姓持節府長兼參軍 郡公國侍郎 嗣王庶姓越桂寧霍四州文學從事

二班 庶姓持節府參軍督護 汝陰巴陵二王國典書令 縣公國侍郎

一班 庶姓持節府功曹督護 汝陰巴陵二王國三令 郡公國典書令

三品蘊位 著作正令史 集書正令史 尚書度支三公正令史 函典書、殿中外監、齋監、東堂監、尚書都官左降正令史 諸州鎮監、石頭城監、琅琊城監、東宮外監、殿中守舍人 齋監、東宮典經守舍人 上庫令 太社令 細作令 導官令 平水令 太官市署丞 正廚丞 酒庫丞 柒署丞 太樂庫丞 別局校丞 清商丞 太史丞 太醫二丞 中藥藏丞 東冶小庫等三丞 作堂金銀局丞 木局丞 北武庫丞 南武庫丞 東宮食官丞 上林丞 湖西塼屯丞 湖東磚屯丞 茭{艹若}庫丞 綾絹簟席丞 國子典學材官司馬 宣揚等諸門候 東宮導客守舍人 運署謁者 都水左右二裝五城謁者 石城宣城陽新屯謁者 南康建安晉安伐船謁者 晉安練葛屯主

三品勛位 門下集書主通事正令史 中書正令史 尚書正令史 尚書監籍正令史 都正令史 殿中內監 題閤監 婚局監 東宮門下通事守舍人 東宮典書守舍人 東宮內監、殿中守舍人、題閤監 乘黃令 右藏令 籍田令 廩犧令 梅根諸冶令 典客館令 太官四丞 庫丞 大樂丞 東冶大庫丞 左尚方五丞 右尚方四丞 東宮衛庫丞司農左右部倉丞 廷尉律博士 公府舍人 諸州別署監 山陰獄丞

其州二十三,並列其高下,選擬略視內職。郡守及丞為十班,縣制七班,各擬內職。

又詔以將軍之名,高卑舛雜,命更加釐定,置百二十五號。

二十四班 鎮衛、驃騎、車騎等將軍。(內外通用。)

二十三班 四征(東南西北,止施外。) 四中(軍、衛、撫、權,止施內。)

二十二班 八鎮(東西南北,止施在外;左右前後,止施在內。)

二十一班 八安(東西南北,止施在外;前後左右,止施在內。)

二十班 四平(東西南北。) 四翊(左右前後。以上三十五號為一品,是為重號將軍。)

十九班 忠武 軍師

十八班 武臣 爪牙 龍騎 雲麾(代舊前後左右四將軍。)

十七班 鎮兵 翊師 宣惠 宣毅(代舊四中郎。以上十號為一品。)

十六班 智威 仁威 勇威 信威 嚴威(代舊征虜。)

十五班 智武 仁武 勇武 信武 嚴武(代舊冠軍。以上十號為一品,所謂五德將軍。)

十四班(代舊輔國。凡將軍加大者,唯至貞毅而已,通進一階。優者方得比加位從公。凡督府置長史、司馬、諮議諸曹,有錄事、記室等十八曹。天監七年,置中錄事、中記室、中兵參軍各一人。)輕車 征遠 鎮朔 武旅 貞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