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三十七 職官十九



十三班 寧遠 明威 振遠 電輝 威輝(代舊寧朔。以上十號為一品。)

十二班 武威 武騎 武猛 壯武 飈武

十一班 電威 馳銳 追鋒 羽騎 突騎(以上十號為一品。)

十班 折衝 冠武 和戎 安壘 猛烈

九班 掃狄 雄信 掃虜 武銳 摧鋒(以上十號為一品。)

八班 略遠 貞威 決勝 開遠 光野

七班 厲鋒 輕銳 討狄 盪虜 盪夷(以上十號為一品。)

六班 武毅 鐵騎 樓船 宣猛 樹功

五班 克狄 平虜 討夷 平狄 威戎(以上十號為一品。)

四班 伏波 雄戟 長劍 衝冠 雕騎

三班 佽飛 安夷 克戎 綏狄 威虜(以上十號為一品。)

二班 前鋒 武毅 開邊 招遠 金威

一班 綏虜 蕩寇 殄虜 橫野 馳射(以上十號為一品。)

右十品二十四班,以班多為貴。其不登二品應須軍號者,凡十四號,別為八班。

八班 牙門(舊建威。) 期門(舊建武。)

七班 候騎(舊振威。) 雄渠(舊振武。)

六班 中堅(舊奮威。) 典戎(舊奮武。)

五班 戈船(舊揚威。) 繡衣(舊揚武。)

四班 執訊(舊廣威。) 行陣(舊廣武。)

三班 鷹揚

二班 凌江

一班 偏將軍 裨將軍

又有百九號將軍,亦為十品二十四班,施於外國。

二十四班 武安 鎮遠 雄義(擬車騎。)

二十三班 四撫(東西南北,擬四征。)

二十二班 四寧(東西南北,擬四鎮。)

二十一班 四威(東西南北,擬四安。)

二十班 四綏(東西南北,擬四平。以上十九號為一品。)

十九班 安遠 安邊(擬忠武、軍師。)

十八班 輔義 安沙 衛海 撫河(擬武臣等四號。)

十七班 平遠 撫朔 寧沙 航海(擬鎮兵等四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十六班 翊海 朔野 拓遠 威河 龍幕(擬智威等五號。)

十五班 威隴 安漠 綏邊 寧寇 梯山(擬智武等五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十四班 寧境 綏河 明信 明義 威漠(擬輕車等五號。)

十三班 安隴 向義 宣節 振朔 候律(擬寧遠等五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十二班 平寇 定遠 凌海 寧隴 振漠(擬武威等五號。)

十一班 馳義 橫朔 明節 執信 懷德(擬電威等五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十班 撫邊 定隴 綏關 立信 奉義(擬折衝等五號。)

九班 綏隴 寧邊 定朔 立節 懷威(擬掃狄等五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八班 懷關 靜朔 掃寇 寧河 安朔(擬略遠等五號。)

七班 揚化 超隴 執義 來化 度嶂(擬厲鋒等五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六班 平河 振隴 雄邊 橫沙 寧關(擬武毅等五號。)

五班 懷信 宣義 弘節 浮遼 鑿空(擬克狄等五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四班 捍海 款塞 歸義 陵河 明信(擬伏波等五號。)

三班 奉忠 守義 弘信 仰化 立義(擬佽飛等五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二班 綏方 奉正 承化 浮海 度河(擬先鋒等五號。)

一班 懷義 奉信 歸誠 懷澤 伏義(擬綏虜等五號。以上十號為一品。)

右內外官數未詳。天監初年,尚書刪定郎濟陽蔡法度定令為九品。至七年革選,徐勉為吏部尚書,又定為十八班。班多者為貴,同班者則以居下者為劣。又置諸將軍之號為二十四班,亦以班多者為貴,而九品之制不廢。

《通典》 唐·杜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