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三十六 職官十八



比四百石:(月四十五斛。後漢百官志雲四十斛。) 太尉東西曹掾 光祿五官侍郎 光祿左侍郎 光祿右侍郎 光祿虎賁侍郎 皇子封王國謁者

三百石:(月四十斛。)太常先帝陵每陵食監丞 宗正諸公主每主家丞 少府鉤盾丞 永安丞 鴻臚大行治禮郎 廩犧令丞 楫棹丞 右扶風、京兆每小縣長 侯國相

比三百石:(月三十七斛。)太尉諸曹餘掾 光祿五官郎中 光祿左郎中 光祿右郎中 光祿虎賁郎中 光祿羽林郎 光祿灌謁者郎中 少府中黃門

二百石:(月三十斛。)太常太史丞、明堂及靈台丞 衛尉吏 太僕吏 少府吏(一人二百石。) 少府苑中丞、果丞、鴻池丞、南園丞 少府令史 少府符節令史 廷尉吏 鴻臚吏 宗正吏(一人二百石。) 大司農吏 大司農雒陽市丞 執金吾吏 太子舍人 河南尹員吏 皇子封王國郎中

比二百石:(月二十七斛。)大將軍屯長 太尉屬 光祿節從虎賁

百石:(月十六斛。)太尉令史(中興以後不說石數。) 太常吏 太常太祝吏 太常太宰吏 太常大予樂吏 光祿吏 衛尉文學吏 太僕文學吏 少府吏(五人百石。) 少府蘭台令史 廷尉文學吏 鴻臚文學吏 宗正文學吏(四人百石。) 大司農文學吏 大司農雒陽市吏 執金吾文學吏 司隸校尉州功曹從事、別駕從事、簿曹從事、兵曹從事 其餘部郡國從事(每郡有之。) 州曹諸掾 河南尹百石卒史 雒陽員吏 鄉有秩、三老

斗食:(月十一斛。)太常明堂員吏 太常大予樂令員吏 光祿勛卿員吏 衛尉卿員吏 太僕卿員吏 大鴻臚卿員吏 大司農雒陽市吏 少府卿員吏 執金吾員吏 雒陽令員吏

佐史:(月八斛。) 太常佐 太常太祝佐 太常明堂佐 光祿佐 衛尉佐 太僕佐 廷尉佐 大鴻臚佐 大鴻臚大行令佐 宗正佐 大司農佐 雒陽市佐 執金吾佐 少府佐 雒陽縣佐史

右內外文武官七千五百六十七人,(一千五十五人內,六千五百一十二人外。)內外諸色職掌人一十四萬五千四百一十九人,(一萬四千二百二十五人內職掌:令史、御屬、從事、書佐、員吏、待詔、卒騎、治禮郎、假佐、官騎及鼓吹、宰者、屠者、士衛、緹騎、導從、領士、烏桓騎等。一十三萬一千一百九十四人外職掌:員吏、書佐、假佐、亭長、鄉有秩、三老、游徼、家什等。)都計內外官及職掌人十五萬二千九百八十六人。其鄉有里魁,里數及命數未詳。

魏官置九品:(自魏以下,並為九品,其祿秩差次大約亦漢制。已列品第,不可重出。)

第一品 黃鉞大將軍 三公 諸國王公侯伯子男(爵) 大丞相

第二品 諸四征、四鎮、車騎、驃騎將軍 諸大將軍

第三品 侍中 散騎常侍 中常侍 尚書令 左右僕射 尚書 中書監、令 秘書監 諸征、鎮、安、平將軍 光祿大夫 九卿 司隸校尉 京兆、河南尹 太子保、傅 大長秋 太子詹事 中領軍 諸縣侯(爵) 龍驤將軍 征虜將軍 輔國將軍

第四品 城門校尉 武衛、左右衛、中堅、中壘、驍騎、游騎、前軍、左軍、右軍、後軍、寧朔、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奮威、奮武、揚武、廣威、廣武、左右積弩、積射、強弩等將軍 護軍監軍五營校尉 南北東西中郎將 御史中丞 都水使者 州領兵刺史 越騎、烏丸、諸匈奴、護羌蠻夷等校尉 諸鄉侯(爵)

第五品 給事中 給事黃門侍郎 散騎侍郎 中書侍郎 謁者僕射 虎賁中郎將 符節令冗從僕射 羽林監 太子中庶子 太子庶子 太子家令 太子率更令、仆 衛率 諸軍司北軍中候 都督護軍 西域校尉 西戎校尉 禮見諸將軍 鷹揚、折衝、輕車、虎烈、宣威、威遠、寧遠、伏波、虎威、凌江等將軍 太學博士 將兵都尉 牙門將 騎督 安夷撫夷護軍 郡國太守、相、內史 州郡國都尉 國子祭酒 諸亭侯(爵) 州腳踏車刺史

第六品 尚書左右丞 尚書郎中 秘書郎 著作丞郎 治書侍御史 部曹侍御史 諸督軍奉車、駙馬都尉 諸博士 公府長史、司馬 驃騎車騎長史、司馬 廷尉正、監、評 將兵助郡尉置司馬史卒者 諸護軍 太子侍講門大夫 太子中舍人 太子常從虎賁督、司馬督 水衡、典虞、牧官都尉 司鹽都尉 度支中郎將校尉 司竹都尉 材官校尉 驃騎、車騎、衛將軍府從事中郎 四征鎮公府從事中郎 公車令 諸縣署令千石者 千人督校尉 督守殿內將軍 殿內典兵 黃門冗從僕射 諸關內名號侯(爵) 諸王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