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三十一 職官十三



宋氏一用晉制,唯大小國皆有三軍。自明帝以後,皇子、皇弟雖非都督,亦置記室參軍。小號將軍為大郡邊守置佐吏者,又不置長史,餘則同矣。凡王子為侯者,食邑皆千戶。諸王世子皆金印紫綬,進賢兩梁冠,佩山玄玉。

初,江夏王義恭為孝武所忌,憂懼,故奏革諸侯廳事,不得南向坐;國官正冬不得跣登國殿及夾侍;障扇不得雉尾;劍不得鹿盧形;誕馬不得過二;諸侯常行車前後不得過六隊;(白直夾轂,不在其限。)刀不得過銀銅為飾;諸王子繼體為王者,婚葬吉凶,悉依諸國公侯之禮,不得同皇弟、皇子;諸王女封縣主,諸王子孫襲封之王妃及封侯者夫人,並不得鹵簿。詔可。

王國有師,(改傅為之。)自內史、相、記室以下,官多與晉同。(孔覬字思遠,為江夏內史,好酒多醉,而明曉政事。鹹曰:"一月二十九日醉,勝他人二十九日醒。"又有辭記室參軍箋曰:"記室之要,須通才敏思、性情綸密者為之。")

凡郡縣內史、相,並於國主稱臣,去任便止。孝武孝建中,始革此制,不得追敬,不得稱臣,止宜云下官而已。(劉邕嗣封南康侯,河東王歆之嘗為南康國相,素輕邕,後俱元會,邕性嗜酒,謂歆之曰:"卿昔嘗見臣,今不能勸一杯酒乎?"歆之效孫皓歌答之曰:"昔為汝作臣,今與汝比肩。既不勸汝酒,亦不願汝年。")

公主有傅、令,傅、令不得朱服。(不得朱服,亦江夏王所奏。)

齊封爵史闕。(齊竟陵王子良開西邸,延才俊以為士林。自永明末,京邑士人盛為文章談議,皆湊於西邸。)王國有師、(王琨為武陵王師,時王儉為宰相,屬琨用東海迎吏。琨謂信人曰:"語郎,三台五省皆是郎用人。外方小郡,當乞寒賤,省官何容復奪之。"遂不果其事。)諮議、(張岱字景山,歷臨海、章郡、晉安三王府諮議。三王行事,事舉而情得。)文學等官。(齊永明元年,竟陵王子良表置文學官。)公侯置郎中令一人卿,餘與晉、宋同。

梁封爵亦如晉宋之制。諸王皆假金獸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左。諸金侯皆假銅獸符、竹使符,第一至第五。名山大澤不以封。鹽鐵金銀銅鐵錫及竹園、別都、宮室、園圃皆不以屬國。諸王言曰令,境內稱之曰殿下。公侯封郡縣者言曰教,境內稱之曰第下。自稱皆曰寡人。相以下公文上事,皆詣典書。世子主國,其文書表疏儀式如臣,而不稱臣。文書下群官,皆言告。諸王公侯國官皆稱臣,上於天朝皆稱陪臣,有所陳皆曰上疏。其公文曰言事。(梁南平元襄王偉,好學重士,四方游士當世知名者,莫不畢至。齊世有清溪宮,改為芳林苑,賜偉為宅,穿築種植,與賓客游其中,梁世藩邸之盛無過。)

五等諸公位視三公,班次之。開國諸侯位視孤卿、重號將軍、光祿大夫,班次之。開國諸伯位視九卿,班次之。開國諸子位視二千石,班次之。開國諸男位視比二千石,班次之。

王國置傅、相、(公以下則台各為選置之,皆掌知百姓事。)郎中令、將軍、常侍、典書令、典衛長。(伯、子無典衛。)典祠以下,自選備上。諸官多同前代。若王加將軍開府,則置長史、司馬及記室、掾屬、祭酒、主簿、錄事等官屬。(張綰字孝卿,自中軍宣城王長史徙御史中丞。武帝使宣旨曰:"為國之急,唯在執憲直繩,用人本不限升降。晉宋代周閔、蔡廓並以侍中為之,卿勿疑是左遷。"時宣城王府資重,故有此旨。)嗣王則唯置郎中令、中尉、常侍、大農。藩王則無常侍,制與後漢同。

陳置九等,公主有家令之制。郡有王,嗣王,藩王,開國郡、縣公,開國縣侯,開國縣伯,開國縣子,開國縣男,沐食侯,鄉、亭侯,關內侯,關外侯。

鄱陽王之封也,遣度支尚書蕭睿持節兼太宰告於太廟、五嶽,尚書王質持節兼太宰告於太社。

凡親王起家則為侍中。若將軍方得有佐吏,無將軍則無府,止有國官。皇太子子,冢嫡者封王,依諸王起家,餘子並封公,起家中書郎。諸王子並諸侯代子,起家給事。(三公子起家員外散騎侍郎。令仆子起家秘書郎。若員滿,亦為版法曹,雖高半階,資級秘書郎下。次令仆子起家著作佐郎,亦為版行參軍。此外有揚州主簿、太學博士、國常侍、奉朝請、嗣王行參軍,並起家官,未合發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