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樓》第四十八回 訴冤情賢臣應夢 甘淡泊故後安貧


言未了,嚎哭起來,咽喉噎塞,語不成聲。
郭海壽在旁聽得呆了。原來我身不是他產下的,嫡母早歸泉世。包公吃驚道:
“娘娘,你兒子既已長成,何不教他引你到南清宮去,何以甘心受此苦楚?”婦人
道:“包卿有所未知,古言‘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倘做了蠅投蛛
網,欲脫便難了。”包公道:“請問娘娘,當年太子後來怎生著落?”婦人道:
“方才說至寇宮女通線來救,我尚未說明。那日狸貓換去太子,劉後差寇宮娥將我
兒拋下金水池,幸他不忍加害,奈何欲救難救,幸遇陳琳進宮,始抱太子到南清宮,
由狄氏收養數年。後八王爺歸天,先帝班師回朝,頒詔立八王長子為皇太子,故我
知當今是我親兒。只可憐母在破窯挨苦,受盡淒涼,弄得雙目失明,母子無依。昨
夜三更偶得一夢,只見一神聖自言東嶽大帝,言我國今災星已退,有清官可代明冤。
我即問清官是誰,神聖言龍圖閣待制包拯,乃忠梗無私清官,教我將此段情由訴知,
許我散開雲霧,得見光明。我又問陳州地面,多少官員來往,那知誰是包拯?大帝
又言,要知包拯不難,他腦後生成愜月三叉異骨,是以方才模有異骨,方肯吐露十
八年前之冤。若得卿家與我斷明此案,感德如天了。”言罷,淚下不止。
郭海壽想道:可笑母親,既然是當今太后,有此大冤,遭此磨難,對我並不泄
出,值到今天才知他不是我生身嫡母。但太后遭此大難,不孝要算當今聖上了。又
有張龍、趙虎聞得此言,嚇得魂不附體,俯伏地中,不敢抬頭。包公又請問道:
“娘娘,那當今萬歲,不知有什麼憑認否?”婦人道:“何嘗沒有記認?手掌山河,
足踹社稷,隱隱四字為憑,乃是我嫡產的兒子。”包公叩伏塵埃,吐舌搖頭,道:
“可憐娘娘遭此十八年苦難,微臣也罪該萬死!”婦人道:“包卿言差了,此乃是
我該有飛災,若究明此事,斷饒不得郭槐,還要卿家為我表白重冤,雖死在破窯,
也可瞑目了。”包公道:“娘娘且自開懷,微臣今日趕回朝中,此頂烏紗不戴,也
要究明此冤。望祈娘娘放開愁緒,且免傷懷。”婦人道:“若得大人與我申明冤屈,
我復何憂?”包公道:“娘娘,且耐著性等候數天,待臣回朝將此事究明,少不得
萬歲也排鑾駕自來迎請。”婦人應諾。

當日包公差人,速喚地方文武官來朝見太后。宮院趕辦不及,須尋座雅靜樓房,
買幾名精細丫頭。時當三月初,天氣尚寒,趕辦些暖服佳饌供奉。太后雙目不明,
速即延醫調治,若有怠慢,作欺君罪論。兩名排軍如飛分報。太后道:“包卿不必
費心,老身久處破窯,落難已久,又有孩兒侍奉,不必麻煩地方官吏。孩兒,且代
娘叩謝包大人。”海壽領命上前道:“大人,我家母拜託於你,祈代伸冤。”包公
道:“自有老夫擔承。”海壽道:“如此我代娘叩謝了。”包公想道:此人今雖貧
民,但與太后子母之稱,倘聖上認了母后,也是一個王弟王兄了。當時還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