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樓》第六十回 迎國母君王起駕 還鳳闕李後辭窯


街伺候。天子不乘車輦,與隨駕五員大臣,及官娥內監,向破窯而來。包公引駕至
內堂,仍然俯伏一旁,朗呼:“臣包拯有言啟奏娘娘,聖上駕到了。”太后道:
“皇兒在那裡?”娘娘當初因憂怒交加,已經雙目失明,此時即將兩手摸索呼喚。
嘉祐皇帝見親生國母如此模樣,心如刀割,忍不住眼淚直流,搶上數步,跪倒垂淚
道:“母后,兒已在此。”太后手按君王肩膊,不覺亦淚下如雨,哭道:“皇兒,
追思二十年前逃難之後,苦挨至今,只道母子永無相會之期,何幸得上蒼憐憫,包
卿研訊,方得雪冤。但逃難至此,若無郭海壽義兒孝順,亦不能度命至今。今日母
子重會,賴包卿、海壽二人之力,恩重如山,皇兒切須念之。”言未了,喉間硬咽
而無聲。嘉祐皇帝帶淚叫道:“母后,豈有娘遭苦難,兒登九五,玉食萬方,兒罪
該萬死,有何面目為君。只求母后將兒處治,如若不忍,亦請貶棄幽宮,別立賢孝
之君,以承宗嗣。至包卿與郭兄二人恩德,兒當銘於肺腑不忘。”說未完,慘切不
能成聲,感觸了幾位隨駕大臣,人人下淚,個個動悲,同聲奏道:“當初聖上正在
襁褓,那知禍起蕭牆,伏乞我主匆過為傷感,有傷龍體。今得上天暗佑,復得母子
瞻依,正當迎回太后,在宮孝養,實為喜慶之至。伏惟我主與太后娘娘準奏。”
李後道:“眾位卿家平身。老身雙目失明,是個殘廢之人,回宮之念久灰。身
軀微賤已久,不覺苦酸,但得今日一見皇兒,明白了前冤,即在破窯中度日,我心
亦安。”眾大臣未及回奏,嘉祐皇帝道:“母后休言此語,今既不加罪,正要迎回
奉養,以報罔極於萬一,庶幾少贖兒罪。母后若不還宮,兒不敢獨自回朝,也要在
此侍奉母后,才免臣庶私議。許倫。”太后道:“皇兒休得傷心,你在襁褓,焉知
奸徒詭弄,此事難罪皇兒。但我今二目俱瞽,即是回宮,也無光彩。”天子聞言,
覺得悽慘,抽身伏跪階前,禱叩上蒼道:“今日寡人迎請母后還宮,只因雙目失明,
不願回宮,如母后不回,寡人也難以回朝。伏乞皇天垂念微誠,使母后瞽圖重明,
願輸國帑,以濟天下生靈,大赦囚人,免徵陳州賦稅十年。”說來湊巧,李後雙目
失明,原由急怒交加,此日沉冤得雪,母子對哭,頓覺心懷大暢,目翳漸退,待到
天子禱罷,李後二目果然復明。太后喜道:“皇兒,我雙目果然漸漸生光,即是皇
兒孝心感格,皇天憐念,神聖眷佑。”嘉祐皇帝喜出望外,眾大臣拜賀稱奇,郭海
壽忍不住笑道:“妙,妙!母親二目,果然復明了!”
嘉祐皇帝龍目一觀,問道:“母后,這是何人?”太后道:“這是義兒郭海壽,
乃供養我的,皇兒且略君臣之禮,謝謝此子如何?”嘉祐皇帝道:“他是恩兄了。”
喚道:“郭恩兄請上,受寡人一禮。”嘉祐皇帝正要下拜,包公奏道:“尊卑有序,
君不拜臣,父不禮子。郭王兄須當力辭。”嘉祐皇帝無言可答,只得不下拜,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