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卷一百六中 志第六◎地形二中



領縣五

戶一萬七千五百八十七 口四萬六千五百四十九

下密(前漢屬膠東國,後漢屬,晉屬齊郡,後屬。)劇(二漢屬,晉屬琅邪,後屬。有倉山。)都昌(二漢屬,晉屬齊郡,後屬。有徐偉長冢。)平壽(二漢屬,晉屬齊郡,後屬。有浮山。有金關山。)膠東(前漢曰膠東國,後漢屬北海,晉屬齊郡,後屬。有逢萌冢。)

樂安郡(漢高帝為千乘國,後漢和帝更名樂安國,晉改。)

領縣四

戶五千九百一十六 口一萬三千二百三十九

千乘(前漢屬千乘,後漢屬,晉罷,後復屬。)博昌(前漢屬千乘,後漢、晉屬。)安德 般

渤海郡(故臨淄地,劉駿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五千二七十九 口一萬三千七百五

重合 脩 長樂(有王陵冢。)

高陽郡(故樂安地,劉義隆置,魏因之。)

領縣五

戶六千三百二十二 口一萬七千六百六十七

高陽 新城 鄴 安次 安平

河間郡(劉義隆置,魏因之。)

領縣六

戶五千八百三十 口一萬四千八百一十八

阜城 城平 武垣 樂城 章武(有張釋之冢。)南皮(劉駿置,魏因之。有望海台。)樂陵郡(故千乘地,劉義隆置,魏因之。)

領縣五

戶七千九百七十一 口一萬八千五百一十五

陽信(有千乘城、博昌城。)樂陵(有姑城。)厭次 新樂 濕沃

齊州(治歷城。劉義隆置冀州,皇興三年更名。)

領郡六 縣三十五

戶七萬七千三百七十八 口二十六萬九千六百六十二

東魏郡(劉駿置,魏因之。治歷城。後徙台城。)

領縣九

戶一萬九千一百三十 口七萬三千五百七十

蠡吾(劉駿置,魏因之。有龍山。)頓丘(劉駿置,魏因之。有飛鳥峴。)肥鄉(有平陵城、巨合城。)聊城(有台城、管城。)衛國(有挺城、石湯水、雞山。)博平(有土鼓城、逢陵城、長白山。)安陽(有魚溝。)東魏(有嶂山,出鐵。有蒼浪溝、時水。)臨邑(劉駿置,魏因之。有刀環水、鵲山、隰城。)

東平原郡(劉裕置,魏因之。治梁鄒。)

領縣六

戶一萬三千九百二十九 口四萬四百三

平原(有黃山。)鬲(有高苑城、平原城。)臨濟(鄒平城、建新城。)荏平(有囗城。)廣宗(有胡山、平郭城。)

高唐東清河郡(劉裕置,魏因之。治盤陽城。)

領縣七

戶六千七八百一十 口二萬二千五百七十四

清河 繹幕(有隴水。)鄃(有淳于髡冢、金雀山。)零 武城(有昌國城。)貝丘(有萊蕪城。)饒陽(舊屬青州,太和十八年分屬。)

廣川郡(劉裕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三千九百四十五 口一萬三千四百七十二

武強 索盧 中水(有長城、三總山。)

濟南郡(漢文帝為濟南國,景帝為郡,凰漢建武中復為國,晉改。)

領縣六

戶二萬一十七 口六萬八千八百二十

歷城(二漢、晉屬。有黃台、華不注山、華泉、匡山、舜山祠、娥姜祠。)蓍(二漢、晉屬,治蓍城。)平陵(二漢、晉屬,曰東平陵,後改。有章丘城、洛盤城、平陵城、女郎山祠。)土鼓(二漢屬,晉罷,後復。有龍盤山。)逢陵(有於陵城。)

朝陽(二漢屬,後漢曰東朝陽,後改。晉屬樂安,後屬。有朝陽城。)

太原郡(劉義隆置,魏因之。)

領縣四

戶一萬三千五百六十 口五萬八百二十三

太原(司馬德宗置,魏因之。治升城。有靡溝、垣城。)祝阿(二漢屬平原,晉屬濟南,後屬。有唐城、陽城。)山荏(二漢、晉屬泰山,後屬。有鹹山、祗山、格馬山。)盧(前漢屬太山,後漢、晉屬齊北,後屬。有盧城、平陰城、孝子堂。)

鄭州(天平初置潁州,治長社城。武定七年改治潁陰城。)

領郡三 縣九

戶六萬二千一百七十三 口二十七萬四千二百四十二

許昌郡(天平元年分潁川置。)

領縣四

戶二萬五千三百二十七 口一十萬四千四百六十三

許昌(二漢、晉屬潁川,即許都也。治許昌城。有西梁城。)扶溝(前漢屬淮陽,後漢、晉屬陳留,真君七年並長平屬焉,後屬。有白亭城、蔡河、扶溝城、康溝水、龍洲陂、刀陵岡。)鄢陵(二漢、晉屬潁川。有鄢陵城、馬領城、向城、張揚城、蔡澤陂、深陂、三門陂、唐且冢。)新汲(二漢、晉屬潁川。有新汲城、長合城、臨春城、平侯城、鴨子陂。)潁川郡(秦置,漢高改曰韓國,尋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