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卷一百六中 志第六◎地形二中



北豫州(後治台譙,魏治汝南安城,晉治項。司馬德宗置司州。泰常中復,治虎牢,太和十九年罷,置東中府,天平初罷,改復。)

領郡三 縣十二

戶四萬七百二十八 口十八萬二千五百五十一

廣武郡(天平初分,滎陽置。治中左城。)

領縣五

戶一萬五千五百九十六 口七萬四千五百一十九

曲梁(孝昌中分密置。有武陵城、曲梁城。)原武(二漢屬河南,晉罷。孝昌中復,後屬。有五馬淵、白馬淵、原武城。)陽武(二漢屬河南,晉屬滎陽,天平初屬。有陽武城、黃雀溝。)中牟(二漢屬河南,晉屬滎陽。真君八年並陽武,景明元年復,天平初屬。有中湯城、管城、堯祠。)苑陵(二漢屬河南,晉屬汝陽,天平初屬。有新鄭城、鄭莊公廟、子產祠、苑陵城。)

滎陽郡

領縣五

戶二萬一千四百七十二 口九萬二千三百一十

滎陽(二漢屬河南,晉屬。有滎陽山、滎陽城、敖倉、廣武城、石門城、管叔冢、周苛、紀信冢、滎澤。)成皋(二漢、晉屬河南,後屬。)京(二漢屬河南,晉屬。有萬尹山祠、高陽城、管城、索水、京水、樊噲冢。)密(二漢屬河南,晉屬。治容城。有承雲山、青煙谷、開陽山、大龜山、子產墓、卓茂冢、祠。)卷(二漢屬河南,晉屬。真君八年省,太和十一年復。有卷城。)

成皋郡(天平元年分滎陽置。)

領縣二

戶三千六百六十 口一萬五千七百四十

西成皋(天平元年分滎陽之成皋置,州、郡治。有厄井、漢高祖壇、汜水、成皋城。)鞏(二漢、晉屬河南,天平初屬。有長羅川、鞏城、九山祠。)

徐州(後漢治東海郡,魏、晉治彭城。)

領郡七 縣二十四

戶三萬七千八百一十二 口十萬八千七百八十七

彭城郡(漢高帝置楚國,宣帝改,後復為楚國,後漢章帝更名彭城國,晉改。)

領縣六

戶六千三百三十九 口二萬三千八百四十一

彭城(前漢屬楚國,後漢、晉屬。有寒山、孤山、龜山、黃山、九里山、桓魃冢、亞父冢、楚元王冢、龔勝冢。)呂(前漢屬楚國,後漢、晉屬。有呂梁城、茱萸山、偪陽城、明星陂、龍泉塘、石頭山、項羽山。)薛(二漢、晉屬魯國,後屬。有奚公山、奚仲廟、薛城、孟嘗君冢。)龍城(有楚五墓、龍漢赤唐陂、龍城。)留(二漢、晉屬。有微山、留城、微子冢、張良冢、祠、廣戚城、薛城、戚夫人廟、黃山祠。)睢陵(前漢屬臨淮,後漢、晉屬下邳。晉亂,屬濟陰。武定五年屬。有睢陵城、九子山、荊山。)

南陽平郡(治沛南界,後寄治彭城。)

領縣三

戶三千七十一 口六千三百五十八

襄邑 陽平 濮陽

蕃郡(孝昌三年置,元象二年並彭城,武定五年復。)

領縣三

戶四千三百九十二 口一萬八千八百四十二

蕃(二漢、晉屬魯國,後屬。治蕃城。)永興(皇興初置,屬建昌郡,太和十五年罷郡,屬彭城,武定五年屬。)永福(皇興初置,屬建昌郡,太和十九年罷郡,屬彭城,武定五年屬。)

沛郡(故秦泗水郡,漢高帝更名,後漢為國,後改。)

領縣三

戶四千四百一十九 口一萬二千二百七十八

蕭(二漢、晉屬。有蕭城、漢高祖廟、谷水、華山。)沛(二漢、晉屬。有漢高祖廟、沛城、呂母冢。)相(二漢、晉屬。有厥城、相城、相山廟、羅山。)

蘭陵郡(晉置,後罷。武定五年復,治永城。)

領縣四

戶十千四百二十四 口一萬五千七百七十六

昌慮(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挑山、孤山。)承(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抱犢山、承城、坊山。)合鄉(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三孤山。)蘭陵(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蘭陵山、石孤山、荀卿冢。)

北濟陰郡(劉駿置,魏因之。治單父城。)

領縣三

戶八千五百四十六 口二萬一千九百八十八

豐(二漢、晉屬沛,後屬。有豐城、漢高祖舊宅、廟碑。)離狐(晉亂置。郡治。有單襄公祠、宓子賤祠、漢高祖祠、平洛城。)城武(前漢屬山陽,後漢、晉屬濟陰,後屬。治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