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卷七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奚康生 楊大眼 崔延伯



康生久為將,及臨州尹,多所殺戮。而乃信向佛道,數舍其居宅以立寺塔。凡歷四州,皆有建置。死時五十四。子難,年十八。以侯剛子婿得停百日,竟徙安州。後尚書盧同為行台,又令殺之。康生於南山立佛圖三層,先死忽夢崩壞。沙門有為解云:"檀越當不吉利,無人供養佛圖,故崩耳。"康生稱然。竟及禍。靈太后反政,贈都督冀瀛滄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司空公、冀州刺史,又追封壽張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

子剛,襲。武定中,青州開府主簿。齊受禪,爵例降。

剛弟定國,襲康生安武縣開國男。

楊大眼,武都氐難當之孫也。少有膽氣,跳走如飛。然側出,不為其宗親顧待,頗有饑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請。

時高祖自代將南伐,令尚書李沖典遷征官,大眼往求焉。沖弗許,大眼曰:"尚書不見知,聽下官出一技。"便出長繩三丈許系髻而走,繩直如矢,馬馳不及,見者莫不驚歡。沖曰:"自千載以來,未有逸材若此者也。"遂用為軍主。大眼顧謂同僚曰:"吾之今日,所謂蛟龍得水之秋。自此一舉,終不復與諸君齊列矣。"未幾,遷為統軍。從高祖征宛、葉、穰、鄧、九江、鍾離之間,所經戰陳,莫不勇冠六軍。世宗初,裴叔業以壽春內附,大眼與奚康生等率眾先入,以功封安成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除直閣將軍,尋加輔國將軍、游擊將軍。

出為征虜將軍、東荊州刺史。時蠻酋樊秀安等反,詔大眼為別將,隸都督李崇,討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騎射,自詣軍省大眼。至於攻陳遊獵之際,大眼令妻潘戎裝,或齊鑣戰場,或並驅林壑。及至還營,同坐幕下,對諸僚佐,言笑自得,時指之謂人曰:"此潘將軍也。"

蕭衍遣其前江州刺史王茂先率眾數萬次於樊雍,招誘蠻夏,規立宛州,又令其所署宛州刺史雷豹狼、軍主曹仲宗等領眾二萬偷據河南城。世宗以大眼為武衛將軍、假平南將軍、持節,都督統軍曹敬、邴虬、樊魯等諸軍討茂先等,大破之,斬衍輔國將軍王花、龍驤將軍申天化,俘馘七千有餘,衍又遣其舅張惠紹總率眾軍,竊據宿豫。又假大眼平東將軍為別將,與都督邢巒討破之。遂乘勝長驅,與中山王英同圍鍾離,大眼軍城東,守淮橋東西二道。屬水泛長,大眼所綰統軍劉神符、公孫祉兩軍夜中爭橋奔退,大眼不能禁,相尋而走,坐徙為營州兵。

永平中,世宗追其前勛,起為試守中山內史。時高肇征蜀,世宗慮蕭衍侵軼徐揚,乃征大眼為太尉長史、持節、假平南將軍、東征別將,隸都督元遙,遏御淮肥。大眼至京師,時人思其雄勇,喜其更用,台省閭巷,觀者如市。大眼次譙南,世宗崩。時蕭衍遣將康絢於浮山遏淮,規浸壽春,詔加大眼光祿大夫,率諸軍鎮荊山,復其封邑。後與蕭寶夤俱征淮堰,不能克。遂於堰上流鑿渠決水而還,加平東將軍。

大眼善騎乘,裝束雄竦,擐甲折鏇,見稱當世。撫巡士卒,呼為兒子,及見傷痍,為之流泣。自為將帥,恆身先兵士,衝突堅陳,出入不疑,當其鋒者,莫不摧拉。南賊前後所遣督將,軍未渡江,預皆畏懾。傳言淮泗、荊沔之間有童兒啼者,恐之雲"楊大眼至",無不即止。王肅弟子秉之初歸國也,謂大眼曰:"在南聞君之名,以為眼如車輪?及見,乃不異人。"大眼曰:"旗鼓相望,瞋眸奮發,足使君目不能視,何必大如車輪。"當世推其驍果,皆以為關張弗之過也。然征淮堰之役,喜怒無常,捶撻過度,軍士頗憾焉。識者以為性移所致。

又以本將軍出為荊州刺史。常縛蒿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諸蠻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賊,吾政如此相殺也。"又北淯郡嘗有虎害,大眼搏而獲之,斬其頭懸於穰市。自是荊蠻相謂曰:"楊公惡人,常作我蠻形以射之。又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復為寇盜。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雖不學,恆遣人讀書,坐而聽之,悉皆記識。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識字也。有三子,長甑生,次領軍,次征南,皆潘氏所生,氣乾鹹有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