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卷九十四 列傳閹官第八十二◎宗愛 仇洛齊 段霸 王琚 趙黑 孫小 張宗之 劇鵬 張祐 抱嶷王遇 苻承祖 王質 李堅 田秦松 白整 劉騰 賈粲 楊范 成軌 王溫孟鸞 平季 封津 劉思逸



後慰勞西軍,還至潼關,華州羌人舜明等據險作逆,都督姜道明不能進討。會舜明遣十餘人詐降入道明軍。闕遂散。

出為新興太守。肅宗崩,與爾朱榮等議立莊帝。莊帝即位,起拜平北將軍、肆州刺史。尋除撫軍將軍、中侍中。以參謀之勛,封元城縣開國侯,食邑七百戶。仍加金紫光祿大夫、幽州大中正,尋攝燕、安、平、營中正。前廢帝以為車騎將軍、右光祿大夫,中侍中如故。永熙中,加驃騎將軍。季遇疾,詔遣使存問。三年九月卒。天平初,贈使持節、都督幽燕安平四州諸軍事、儀同三司、幽州刺史,中侍中、將軍、侯如故。初季以兄叔良為。襲季爵。卒。子世胄,襲。齊受禪,例降。

封津,字醜漢,勃海蓚人也。祖羽,真君中為薄骨律鎮副將,以貪污賜死。父令德,娶黨寶女。寶伏誅,令德以連坐從法。津受刑,給事宮掖。

積官久之,除中謁者仆謝,遷奉車都尉。肅宗初,冀州大乘賊起,詔津慰勞。津世不居桑梓,故不為州鄉所歸。靈太后令津侍肅宗書。遷常山太守。孝昌初,除中侍中,加征虜將軍,仍除崇訓太僕,領宮室都將,冀州大中正。超拜金紫光祿大夫。二年,封東光縣開國子,食邑二百戶,鎮南將軍,兼中關右慰勞大傳。出為散騎常侍、征東將軍、濟州刺史。永安初,中侍中、衛將軍,尋轉大長秋、右光祿大夫。太昌初,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津少長宮闈。給事左右,善候時情,號為機悟。

天平初,除開府儀同三司、本將軍、懷州刺史。元象初,復為中侍中、大長秋卿,仍開府儀同。夏薨,年六十二。贈都督冀瀛幽安四州諸軍事、本將軍、司徒公、冀州刺史,謚曰孝惠。

養兄子長業,襲爵。齊受禪,例降。

津兄憑,字元寄,當時逃竄,後會赦免。太和中,奉朝請,冀州趙郡王乾田曹參軍、定州彭城王勰水曹參軍、給人事中、越騎校尉。以討大乘功,除左中郎將,遷龍驤將軍、中散大夫。孝昌中,歷恆農、武邑二郡太守。尋除征虜將軍、光這州刺史。還,為平東將軍、光祿大夫,轉鎮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除衛將軍、右光祿大夫。初津被敕營出帝父廣平王陵。永熙中,以營陵功,封津城衛縣開國子,邑三百戶。津自有封,乃啟轉於憑。後除衛大將軍、左光祿大夫。興和三年夏卒,年六十七。憑無他才伎,始終資歷,皆由於津。津卒之後,憑亦無贈。

子靈素,襲。齊受禪,例降。

津從兄答,光祿大夫。

子宗顯,司徒掾。

劉思逸,平原人。父直,武邑太守。與元愉又於信都,伏誅。思逸少充腐刑。初為中小史,轉寺人。久之,除小黃門,拜奉朝請,坐事免。後除東莞太守。思逸雖身在閹寺,而性頗豪率,輕薄無行,好結朋游。又除左將軍、大長秋卿,遷中侍中、平東將軍。武定中,與元瑾等謀反,伏誅。

又有張景嵩、毛暢者,鹹以閽寺在肅宗左右,而並黠了,甚見知遇。俱為小黃門,每承間陳元義之惡於肅宗。元義之出,景嵩、暢頗有力焉。靈太后反政,未即戮義。時內外喧喧,雲"義還入知政事。"暢等恐禍及己,及啟肅宗,欲詔右衛將軍楊津密往殺義。詔書已成,未及出。義妻知之,告太后云:"景嵩、暢與清河王息邵欲廢太后。"太后信之,責暢,暢出詔書草,以呈太后。太后讀之,知無廢己狀,意為小解。然義妻構之不已,遂致疑惑。未幾,出暢為頓丘太守。後復出景嵩為魯君太守。乃密令御史掩暢,暢走免,尋捕殺之。景嵩因入都,太后數其與暢同計之事,大致嫌責。後為陽城、滎陽二郡太守。孝靜時,位至中侍中,坐事死。

史臣曰。(闕)

《魏書》 北齊·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