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五十六

子囊佐楚,遺言城郢。史魚諫衛,以屍顯政。左氏傳曰:楚子囊還自吳,卒。將死,遺言謂子庚,必城郢。君子謂:子囊忠,君薨不忘增其名,將死不忘衛社稷,可不謂忠乎!韓詩外傳曰:昔衛大夫史魚病且死,謂其子曰:我數言蘧伯玉之賢而不能進,彌子瑕不肖而不能退,死不當居喪正堂,殯我於室足矣。衛君問其故,子以父言聞。君召蘧伯玉而貴之,子瑕退之,徙殯於正堂也。伊君臨終,不忘忠敬。寢伏床蓐,念在朝廷。朝達厥辭,夕殞其命。聖王嗟悼,寵贈衾襚。誄德策勛,考終定謚。肇碑曰:肇薨,天子愍焉,遣謁者祠以少牢,謚曰戴侯。漢書曰:列侯薨,大行奏謚誄策。應劭曰:賜與謚及哀策誄文也。群辟慟懷,邦族揮淚。孤嗣在疚,寮屬含悴。毛詩曰:煢煢在疚。赴者同哀,路人增欷。嗚呼哀哉!

余以頑蔽,覆露重陰。國語,張老謂趙文子曰:先王覆露子也。韋昭曰:露,潤也。仰追先考,執友之心。禮記曰:見父之執,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俯感知己,識達之深。晏子春秋,越石父曰:士者,申乎知己也。承諱忉怛,涕淚沾襟。楚辭曰:泣歔欷而沾襟。豈忘載奔,憂病是沈。在疾不省,於亡不臨。舉聲增慟,哀有餘音。嗚呼哀哉!

文選考異
滎陽楊史君:袁本、茶陵本“史” 作“使”。案:此似善“史”、五臣“使”不同。二本失著校語也。
注“實左右商王”:袁本、茶陵本無“實”字。案:此尤所校添也。二十八將論、運命論,褚淵碑文注引皆無,不與今毛詩同,添之未是。

注“周禮曰謚者”:袁本、茶陵本“禮”作“書”,是也。

注“有韎韋而跗注者”:何校“ 而”改 “之”,去“者”字,是也。各本皆誤。

投心魏朝:茶陵本“魏”作“外 ”,雲五臣作“魏”。袁本雲善作“外”。案:此尤校改,以五臣亂善。

注“錫爾土宇歸章”:案:“錫 ”字不當有,“歸”當作“昄”。各本皆誤。

注“晉宮閣銘曰”:案:“銘” 當作“名”。各本皆誤。後宣貴妃誄引同。

注“神亦往焉觀其苛慝”:袁本、茶陵本“亦往焉”作“人”。案:此尤校改之也。

偽師畏逼:何校“師”改“帥” 。陳雲此謂步闡也。“師”乃廟諱,似不套用。案:所說是也。“帥”字別體作“帥(巾改市) ”,因致偽耳。他書亦往往相混。

注“景命有順”:何校“順”改 “傾”,陳同,是也。各本皆偽。

聖王嗟悼:袁本雲善作“王”。茶陵本雲五臣作“主”。陳雲作“主”為是。案:“王 ”蓋傳寫誤。

注“先王覆露子也”:陳雲“王 ”,“主”誤,是也。各本皆偽。

楊仲武誄並序
 潘安仁
楊綏,字仲武,滎陽宛陵人也。中領軍肅侯之曾孫,荊州刺史戴侯之孫,肅侯,楊暨也。戴侯,楊肇也。並已見上文。東武康侯之子也。 康侯,楊潭也。八歲喪父。其母鄭氏,光祿勛密陵成侯之元女,賈弼之山公表注曰:鄭袤為司空、密陵元侯,生默。為光祿勛密陵成侯。默女適滎陽楊潭,潭生仲武。成侯或為元侯,誤也。漢書音義,服虔曰:元,長也。操行甚高,恤養幼孤,以保乂夫家,而免諸艱難。尚書,周公曰:巫鹹保乂王家。戴侯康侯多所論著,又善草隸之藝。子以妙年之秀,曹子健自試表曰:終軍以妙年使越。固能綜覽義旨,而軌式模範矣。雖舅氏隆盛,而孤貧守約,心安陋巷,體服菲薄,余甚奇之。論語,子曰:回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又曰:禹菲飲食。馬融曰:菲,薄也。若乃清才俊茂,盛德日新,周易曰:日新之謂盛德。吾見其進,未見其已也。論語,子謂顏淵曰: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既藉三葉世親之恩,而子之姑,余之伉儷焉。左氏傳曰:己不能庇其伉儷而亡之,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殺之,將何 以終?遂誓施氏。往歲卒於德宮裡。陸機洛陽記曰:德宮,里名也。喪服同次,綢繆累月,苟人必有心,此亦款誠之至也。不幸短命,論語,孔子對哀公曰:有顏回者,不幸短命死矣。春秋二十九,元康九年夏五月己亥卒。嗚呼哀哉!乃作誄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