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十三

文選考異
誼既以謫居長沙:袁本、茶陵本“ 謫”作“謫”。案:“謫”字是也。注引韋昭作“謫” 可證。史記、漢書皆作“適”,或以“適”改“謫”而為“謫”也。
注“閒暇不驚恐也”:袁本、茶陵本“閒”上有“李奇曰”三字,與“萃集也”連在“ 私怪其故”句下,是。此及下條亦李奇注,尤皆誤也。

注“讖於鵩鳥也”:袁本“讖” 作“問”,是也。茶陵本亦誤“
讖”。

注“鶡冠子曰固無休息”:茶陵本無此八字,是也。袁本有,亦非。

注“顏師古曰”:袁本、茶陵本 “師古”作“監”,是也。

注“而相怨伐”:袁本、茶陵本無“伐”字。

注“射傷吳王闔閭闔閭且死”:袁本、茶陵本不重“闔閭”。

注“已決之矣遂興師”:袁本、茶陵本無“決之矣遂興師”六字。

注“持滿者”下至“以地”: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五字。

注“以遺之不許”: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字。

注“使陪臣種”: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敢告下執事”:袁本、茶陵本無“下”字。

注“吳王將許”:袁本、茶陵本 “許”下有“之”字。

注“謝曰”下至“遂自殺”:袁本、茶陵本無此十三字。

注“乃蔽面曰”:袁本、茶陵本 “乃”下有“自”字。案:此節各條,尤所校改,皆未是也。

何足控摶:案:“摶”當作“揣 ”,漢書作“揣”,選文與之同,故善注有“且史記揣作摶字”之語,若自作“摶”,於注全不可通,必五臣因此改正文作“摶”,後來以之亂善耳。幽通賦注引作 “揣”,亦其一證也。又注中控揣,愛生之意也。孟康曰:揣,持也。如淳曰:揣,音團,或作摶。在此賦訓揣為量。今各本於正文既誤之後,改“揣”作“摶”,改“摶”作“揣”,皆不可通,所當訂正。

注“控摶愛生之意也”:袁本、茶陵本“控”上有“善曰”二字,是也。案:此一節蓋皆善注。

注“善曰鶡冠子曰”:袁本、茶陵本無“善曰”二字,是也。說見上。又袁本“鶡”上有“又”字,“子”下有“亦”字,是也。茶陵本無,非。

注“師古曰患音還”:袁本、茶陵本無“師古曰”三字。案:無者是也。

注“郭璞曰”:案:“璞”當作 “象”。各本皆誤。所引大宗師篇文之注也。

或趨東西:袁本、茶陵本“東西 ”作“西東”。案:二本是也。尤誤倒。史記、漢書皆作“西東”。其孟康注云:“東西”者,即不拘語倒耳。

注“大人者與天地”:袁本、茶陵本“大”上有“文子曰”三字,是也。

窘若囚拘:案:“窘”當作“□ ”,注同。漢書作“□”,選文與之同,故善雲“囚拘之貌”。其五臣良注“窘困也”。乃作“窘”耳。各本皆以五臣亂善。史記索隱雲漢書作“□音去殞反”,與善讀求殞反正合。

得坻則止:案:“坻”當作“坎 ”。漢書作“坎”,選文與之同。觀善引孟康注於首可見。其下復引張晏兼廣異本,必五臣因此改“
坎”為“坻”,故僅取張“小洲” 之語作注也。各本皆以五臣亂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