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三十五

文選考異
玩世高蹈:何校雲“玩”,晉書作 “超”。案:“玩”字非也。茶陵本雲五臣作“越”。袁本雲善作“玩”。此必欲改下文“玩志乎眾妙”之“ 玩”為“玩”,誤以當此處。各本校語,皆據所見而不察也。但善作“越”之與作“超”,無明文以決之。
注“盤龍賁信越其藏”:袁本、茶陵本“盤”作“蟠”,“越”作“於”。案:二本是也。正文作“盤”,疑注更有“盤”、“蟠”異同之語,刪削不全。三國名臣序贊“初九龍盤”注引方言“蟠龍”,亦如此。蜀都賦“潛龍蟠於沮澤”,用字不同也。晉書作“蟠”,何、陳校改正文。考此篇善未必與晉書同。下“聾其山”,彼作“籠乘鳧”;“舟”,彼作 “鷁”,與注不合,最為顯證。今各依其舊,亦不盡出。

於是殉華大夫:袁本、茶陵本“ 殉”作“徇”,注同。案:此蓋尤校改為“殉”。晉書作“殉”,但善未必同彼也。

注“溯向風也”:袁本、茶陵本無“風”字,是也。

注“山海經曰二負”:袁本、茶陵本“二”作“貳”,是也。

注“崱崚嶒而龍鱗”:袁本、茶陵本“崚嶒”作“繒綾”。案:二本是也,尤誤改之,說詳前。鐘山詩“崚嶒起青嶂”下晉書作“層陵”。

溯九秋之鳴飆:案:“溯”當作 “愬”。注云“愬”與“溯”同。若正文作“溯”,不當有此注。蓋五臣改為“溯”,各本所見亂之。晉書上文“溯長風”及此皆作“愬”,下文“溯惠風於蘅薄” 亦然,疑善皆作“愬”也。月賦“愬皓月而長歌”,西京賦“鹹溯風而欲翔”,張載魏都賦注引作“愬”,皆可互證。

零雪寫其根:茶陵本雲五臣作“ 零”。袁本雲善作“雲”。案:“雲”但傳寫誤,此尤校改也。晉書作“氛”。

注“楊雄解嘲曰”:袁本、茶陵本“嘲”作“難”。案:“難”字是也。解難亦載本傳,與解嘲迥不相涉,不知者誤改耳。

注“操伯牙之號鍾兮”:袁本、茶陵本“伯”作“百”。案:此尤校改之也。

揮危弦則涕流:袁本雲善作“流涕”。茶陵本雲五臣作“涕流”。案:“流涕”但傳寫倒,此尤校改正之也。晉書不誤。

注“蒼頡曰”:何校“頡”下添 “篇”字,陳同。各本皆脫。

注“宋玉風賦曰”:案:“風” 當作“諷”。各本皆偽。

注“汲古文曰”:案:“汲”下當有“郡”字。各本皆脫。

雕閣霞連:案:“雕”當作“彤 ”。晉書不誤。彤,赤也。故曰“霞連”,與上句“翠觀岑青”,正為一例。此亦如侍游曲阿後湖作之誤“彤雲”為“雕雲”,皆失其文義,所當訂正。

注“畫龍虬”:案:“虬”當作 “蛇”,誤用正文中“虬”字改也。上注云“虬龍也” ,故復引此以申明之耳。或據此謂招魂別有作“虬”之本,大誤。

溯蕙風于衡薄:袁本、茶陵本“ 蕙”作“惠”,“衡”作“蘅”。案:晉書同此,尤校改也。各本善注中字皆作“蕙”、“衡”,考魏都賦注及洛神賦,乃“惠”、“蘅”之誤。尤所改非。

注“杜預左氏傳曰”:何校“傳 ”下添“注”字,是也。各本皆脫。

拔靈芝:袁本雲善作“雲”。茶陵本雲五臣作“靈”。案:此尤校改也。詳善引西京賦以注“靈芝”,“靈”字似是,晉書亦作“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