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三十五

注“管仲之始治也”:袁本、茶陵本“治”作“化”,是也。

注“輕武卒名也”下至“奏嚴鼓之嘈□”:袁本、茶陵本無此二十五字。案:無者最是。此或記於旁,以駮善“輕武戎剛四車名”之解。尤延之不察,誤取以增多。

注“環為營”:袁本、茶陵本“ 環”上有“自”字,是也。

注“或雲飛羅”:案:此四字不當有,各本皆衍。

注“音旻夫”:案:“夫”當作 “天”。各本皆偽。此必出郭璞音。

注“然羉罠一以為對恐互體廣雅曰罠兔罟也”:袁本、茶陵本作“然兔罠也”四字。案:各本皆誤,無以考也。

畫長豁以為限:袁本、茶陵本“ 豁”作“壑”,雲善作“豁”。案:“豁”字義不可通,恐各本所見傳寫誤。晉書亦作“壑”。

叩鉦數校:案:晉書“數”作“ 散”。詳註雲“散為陳列而行”,是善自作“散”。袁、茶陵所載五臣向注云“以數立功校之法”,是五臣乃作“數”,各本皆以五臣亂善而失著校語,非。

注“待獲射者”:何校“射”上添“待”字,“者”下添“中”字,是也。各本皆脫。

雲迴風烈:袁本、茶陵本下有“ 聲動響飛形移景發”二句,尤本脫去,當補。晉書亦有。

齀林蹶石:案:“齀”當作“(鼻兀) ”。各本皆誤。詳善音五忽切,此字從“兀”明甚。集韻十一沒雲“(鼻兀) ,獸以鼻搖動”,最可證。晉書亦誤 “齀”。音義雲音“瓦”。“瓦”即“兀”之誤。

注“史記曰蜚廉”:袁本、茶陵本“蜚”作“飛”,是也。

注“伍胥曰”:袁本、茶陵本“ 伍”下有“子”字。案:各本皆誤,當作“申包胥曰” 。

注“鄭玄禮儀注曰”:茶陵本“ 禮儀”作“儀禮”,是也。袁本亦誤倒。

注“鏷或謂為鍱”:案:“謂” 字不當有。各本皆衍。

注“如雷霆之震也”:袁本、茶陵本作“而雷之震電之霍”。案:此尤延之用今本庄子說劍校改。

注“則莫若益野□駒也”:袁本、茶陵本“□”作“騰”。案:“□”即“騰”別體字。

子豈能從我而御之乎:袁本雲善無“能”字。茶陵本雲五臣有。案:二本所見無者傳寫脫。此尤延之校改添之也。晉書亦有。

注“煎鯖臛雀”:案:“鯖”當作“鰿”。各本皆誤。此所引大招文。

注“取其遠方物之美也”:袁本、茶陵本“取其遠方物之”六字,作“約”一字。案:二本是也。今本味篇注正如此,未悉尤增多何據也。

注“寒方苓之巢龜”:案:“方 ”當作“芳”,各本皆偽。

注“鷚鳥大鴝鶵”:袁本、茶陵本無“鴝”字,“鶵”下有“也”字。案:二本是也。此所引“隹”部“雡”,下文善謂“鷚”即“
雡”耳。

注“韓詩外傳曰鄭交甫遵彼漢皋台下”:案:此十四字不當有。上雲“漢皋已見南都賦 ”,復出,非也。各本皆衍。

注“或曰楱”:案:此文當有脫文。各本皆同,無以補之。

注“吳地理志曰”:何校“吳” 下添“錄”字,陳同,是也。各本皆脫。

耽口爽之饌:案:“口爽”當作 “爽口”。袁本雲善作“口爽”。茶陵本雲五臣作“爽口”。各本所見皆傳寫誤。善注引“五味令人口爽”以注“爽口”,即但取義同,不拘語倒之例。不知者泥之,改正文以順注,失之甚矣。晉書亦作“爽口”。又案:下文“誘我以聾耳之樂”,善引“五音令人耳聾”,更例之可知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