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二十七


文選考異
短歌行:茶陵本此下有“四言”二字。案:有者是也。袁本每題下盡無,皆非。
注“遷南頓令”:陳雲“南頓” 當作“頓丘”。案:所校是也。魏志武帝紀及裴注俱可證。各本皆誤。蓋東郡之頓丘也。

注“皇帝時宰人”:袁本、茶陵本“皇”作“黃”,是也。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袁本、茶陵本有校語云善無此二句。案:所見非也。此詩四句一換韻,“今”與“心”協,不容善獨無之,蓋亦脫正文共注一節,說具於前。尤延之知其誤,據五臣補正文,故此處有添改痕跡,但疑終失注耳。

注“月明已見上句”:袁本、茶陵本“見上”作“上四”。案:各本皆有誤也。疑當作 “已下”,否則“月明”衍耳。

 苦寒行五言 歌錄曰:苦寒行,古辭。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呂氏春秋曰:天地之間,上有九山。何謂九山?曰太行羊腸。高誘曰:太行山在河內野王縣北也。羊腸,其山盤紆如羊腸,在太原晉陽北。高誘注淮南子曰:羊腸阪是太行孟門之限。然則阪在太行,山在晉陽也。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毛詩曰:雨雪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呂氏春秋曰:天下莫不延頸舉踵也。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楚辭曰:怫鬱兮不陳。東歸,言望舊鄉也。水深橋樑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楊雄琴情英曰:當道獨居,暮無所宿。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檐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莊子曰:檐囊而趨。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毛詩曰:我徂東山,滔滔不歸。
文選考異
注“然則阪在太行”:案:“則” 字不當有。各本皆衍。凡善注之“然”,即今人之“然則”,前後例如此,不知者誤添之。
樂府二首
 魏文帝
 燕歌行七言 歌錄曰:燕,地名,猶楚宛之類。此不言古辭,起自此也。他皆類此。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楚辭曰: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毛詩曰: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禮記曰:仲秋之月,鴻雁來,玄鳥歸。鄭玄曰:玄鳥,燕也。楚辭曰:燕翩翩其辭歸。又曰:雁雍雍而南遊。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佗方?鄭玄禮記注曰:慊,恨不滿之貌也,口簟切。賤妾煢煢守空房,煢,單也。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古詩曰: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宋玉風賦曰:臣援琴而鼓之。宋玉笛賦曰:吟清商,追流徵。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古詩曰: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帷。毛詩曰:夜如何其,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史記曰:牽牛為犧牲,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曹植九詠注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得一會同矣。

文選考異
燕歌行:袁、茶陵二本此首在善哉行之後。案:蓋善、五臣次序不同,二本所用是五臣,而失著校語耳。
注“宋玉風賦”:案:“風”當作“諷”。各本皆偽。余多不更出。

 善哉行四言 歌錄曰:善哉行,古詞也。古出夏門行曰:善哉殊復善,弦歌樂我情。然善哉,嘆美之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