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吳筠,字貞節,華州華陰人。通經誼,美文辭,舉進士不中。性高鯁,不耐沈浮於時,去居南陽倚帝山。

天寶初,召至京師,請隸道士籍,乃入嵩山依潘師正,究其術。南遊天台,觀滄海,與有名士相娛樂,文辭傳京師。玄宗遣使召見大同殿,與語甚悅,敕待詔翰林,獻《玄綱》三篇。帝嘗問道,對曰:"深於道者,無如《老子》五千文,其餘徒喪紙札耳。"復問神仙治煉法,對曰:"此野人事,積歲月求之,非人主宜留意。"筠每開陳,皆名教世務,以微言諷天子,天子重之。群沙門嫉其見遇,而高力士素事浮屠,共短筠於帝,筠亦知天下將亂,懇求還嵩山。詔為立道館。安祿山欲稱兵,乃還茅山。而兩京陷,江、淮盜賊起,因東入會稽剡中。大曆十三年卒,弟子私謚為宗元先生。

始,蟋嘻惡於力士而斥,故文章深詆釋氏。筠所善孔巢父、李白,歌詩略相甲乙雲。

潘師正者,貝州宗城人。少喪母,廬墓,以孝聞。事王遠知為道士,得其術,居逍遙谷。高宗幸東都,召見,問所須,對曰:"茂松清泉,臣所須也,既不乏矣。"帝尊異之,詔即其廬作崇唐觀。及營奉天宮,又敕直逍遙谷作門曰仙遊,北曰尋真。時太常獻新樂,帝更名《祈仙》、《望仙》、《翹仙曲》。卒,年九十八,贈太中大夫,謚體玄先生。

又有劉道合者,亦與師正同居嵩山,帝即所隱立太一觀,使居之。時將封太山,雨不止,帝令道合禳祝,俄而霽,乃令馳傳先行太山祈祓。得賞賜輒散貧乏,無所蓄。

鹹亨中,為帝作丹,劑成而卒。帝後營宮,遷道合墓,開其棺,見骸坼若蟬蛻者。帝聞,恨曰:"為我合丹,而自服去。"然所余丹無它異。

司馬承禎,字子微,洛州溫人。事潘師正,傳辟穀道引術,無不通。師正異之,曰:"我得陶隱居正一法,逮而四世矣。"因辭去,遍游名山,廬天台不出。武后嘗召之,未幾,去。睿宗復命其兄承禕就起之。既至,引入中掖廷問其術,對曰:"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夫心目所知見,每損之尚不能已,況攻異端而增智慮哉?"帝曰:"治身則爾,治國若何?"對曰:"國猶身也,故游心於淡,合氣於漠,與物自然而無私焉,而天下治。"帝嗟味曰:"廣成之言也!"錫寶琴、霞紋帔,還之。

開元中,再被召至都,玄宗詔於王屋山置壇室以居。善篆、隸,帝命以三體寫《老子》,刊正文句。又命玉真公主及光祿卿韋縚至所居,按金籙7設祠,厚賜焉。卒,年八十九,贈銀青光祿大夫,謚貞一先生,親文其碑。

自師正、道合與承禎等,語言詼譎似方士,剟之不錄,直取其隱概雲。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性曠夷,善談說,與族姑子陸象先善。象先嘗謂人曰:"季真清談風流,吾一日不見,則鄙吝生矣。"

證聖初,擢進士、超拔群類科,累遷太常博士。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表知章及徐堅、趙冬曦入院,撰《六典》等書,累年無功。開元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一日並謝。宰相源乾曜語說曰:"賀公兩命之榮,足為光寵,然學士、侍郎孰為美?"說曰:"侍郎衣冠之選,然要為具員吏;學士懷先王之道,經緯之文,然後處之。此其為間也。"玄宗自為贊賜之。遷太子右庶子,充侍讀。

申王薨,詔選挽郎,而知章取捨不平,蔭子喧訴不能止,知章梯牆出首以決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肅宗為太子,知章遷賓客,授秘書監,而左補闕薛令之兼侍讀。時東宮官積年不遷,令之書壁,望禮之薄,帝見,復題"聽自安者"。令之即棄官,徒步歸鄉里。

知章晚節尤誕放,遨嬉里巷,自號"四明狂客"及"秘書外監"。每醉,輒屬辭,筆不停書,鹹有可觀,未始刊飭。善草隸,好事者具筆研從之,意有所愜,不復拒,然紙才十數字,世傳以為寶。

天寶初,病,夢遊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送。擢其子僧子為會稽郡司馬,賜緋魚,使侍養,幼子亦聽為道士。卒,年八十六。肅宗乾元初,以雅舊,贈禮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