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帝不聽。

嗣立與韋後屬疏,帝特詔附屬籍,顧待甚渥。營別第驪山鸚鵡谷,帝臨幸,命從官賦詩,制序冠篇,賜況優備,因封嗣立逍遙公,名所居曰清虛原幽棲谷。嗣立獻木桮、藤盤數十物。唐隆初,拜中書令。韋後敗,幾死於亂,寧王為救免。出為許州刺史,以定策立睿宗,賜封百戶,徙汝州。入為國子祭酒、太子賓客。坐宗楚客等削遺制事,不執正,貶岳州別駕。再徙為陳州刺史。開元中,河南道巡察使表其廉,欲復用,會卒,年六十六,贈兵部尚書,謚曰孝。

初,嗣立代承慶為鳳閣舍人、黃門侍郎;承慶亦代為天官侍郎及知政事。父子並為宰相,世罕其比。有二子恆、濟,知名。

恆,開元初為碭山令,政寬惠,吏民愛之。天子東巡,州縣供張,皆鞭撲趣辦,恆不立威而事給。姑子御史中丞宇文融薦恆有經濟才,讓以其位,擢殿中侍御史。累轉給事中,為隴右、河西黜陟使。時河西節度使蓋嘉運恃左右援,橫恣不法,妄列功狀,恆劾奏之,人代其恐,出為陳留太守,卒。

濟,開元初調鄄城令。或言吏部選縣令非其人,既眾謝,有詔問所以安人者,對凡二百人,惟濟居第一,不能對者悉免官。於是擢濟醴泉令,侍郎盧從願、李朝隱並貶為刺史。濟四遷戶部侍郎,為太原尹。著《先德詩》四章,世服其典懿。天寶中,授尚書左丞,凡三世居之。濟文雅,頗能脩飾政事,所至有治稱。終馮翊太守。子奧,夏令,亦以能政聞。

嗣立孫弘景,擢進士第,數佐節度府。以左補闕召為翰林學士。蘇光榮為涇原節度使,弘景當草詔,書辭不如旨,罷學士。遷累度支郎中。張仲方黜李進甫謚得罪,憲宗意弘景擿助,出為綿州刺史。李夷簡鎮淮南,奏以自副。召入,再遷給事中。駙馬都尉劉士涇賂權近,擢太僕卿,弘景上還詔書,穆宗使喻:"其先人昌有功,朕所以念功睦親者。"弘景固執,帝怒,使宣慰安南。由是有名。

時蕭俯輔政,弘景議論常佐佑之。還,再遷吏部侍郎,銓綜平序,貴幸憚其嚴,不敢郤以私。歷陝虢觀察使,召拜尚書左丞,駁正吏銓所除六十餘官不當進資,於是鄭絪、丁公著、楊嗣復皆奪俸,郎吏肅然,望風脩整。吏部員外郎楊虞卿以累下吏,詔弘景與御史詳讞。虞卿私造門,弘景厲言曰:"有詔按公,尚私謁邪?"虞卿多朋助,自謂必見納,及是,惶恐去。遷禮部尚書、東都留守。卒,年六十六,贈尚書左僕射。

弘景以直道進,議論持正有守,當時風教所倚賴,為長慶名卿。

陸元方,字希仲,蘇州吳人。陳給事黃門侍郎琛之曾孫。伯父柬之,善書名家,官太子司議郎。元方初明經,後舉八科皆中。累轉監察御史。武后時,使嶺外,方涉海,風濤驚壯,舟人懼,元方曰:"吾受命不私,神豈害我?"趣使濟,而風訖息。使還,除殿中侍御史,擢鳳閣舍人、秋官侍郎。為來俊臣所陷,後置不罪。遷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坐附會李昭德,貶綏州刺史。擢天官侍郎,兼司衛卿。或言其薦引皆親黨,後怒,免官,令白衣領職。元方薦人如初,後召讓之,對曰:"舉臣所知,不暇問讎黨。"又薦其友崔玄暐有宰相才。後知無它,復拜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後嘗問外事,對曰:"臣備位宰相,大事當白奏,民間碎務,不敢以聞。"忤旨,下除太子右庶子。進文昌左丞,卒。

元方素清慎,再執政,每進退群臣,後必先訪問,外秘莫知。臨終,取奏稿焚之,曰:"吾陰德在人,後當有興者。"又曰:"吾當壽,但領選久,耗傷吾神。"有一柙,生平所緘鑰者,歿後,家人發之,乃前後詔敕。贈越州都督。

諸子皆美才,而象先、景倩、景融尤知名。

象先器識沉邃,舉制科高第,為揚州參軍事。時吉頊與元方同為吏部侍郎,頊擢象先為洛陽尉,元方不肯當,頊曰:"為官擇人,豈以吏部子廢至公邪?"卒以授。俄遷監察御史。累授中書侍郎。景雲中,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

初,太平公主謀引崔湜為宰相,湜曰:"象先人望,宜乾樞近,若不者,湜敢辭。"主不得已為言之,遂並知政事。然其性恬靜寡慾,議論高簡,為時推向。湜嘗曰:"陸公加於人一等。"公主既擅權,宰相爭附之,象先未嘗往謁;及謀逆,召宰相議,曰:"寧王長,不當廢嫡立庶。"象先曰:"帝得立,何也?"主曰:"帝有一時功,今失德,安可不廢?"對曰:"立以功者,廢必以罪。今不聞天子過失,安得廢?"主怒,更與竇懷貞等謀,卒誅死。時象先與蕭至忠、岑羲等坐為主所進,將同誅,玄宗遽召免之,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以保護功,封兗國公,賜封戶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