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一百九十四·列傳第九十一



延祐四年,除中書戶部司計。六年,擢監察御史。有以藥術媒進,躐遷翰林學士承旨,拱辰曰:“承旨職任親密,豈彼所堪?”同列噤不敢一語,拱辰獨抗疏劾之,帝初不以為忤。會內府市莊炭乾沒錢十餘萬緡,拱辰發其奸,章再上,不報。遂解印綬去。譖者因誣拱辰按奏不實,執政素重拱辰,多方營救,始獲免。未幾,起為僉福建閩海道廉訪司事,仍進三品為奉議大夫。丁憂,不赴。七年冬,復拜監察御史。英宗夙聞拱辰名,至治二年特授御史台都事,又以丁憂去官,泰定元年,卒於家,年七十七。子益,江浙行省檢校官。

潘澤,官澤民,順寧宣德人,從許衡受學。由太府監掾史,累遷知宏州諸軍奧魯。有盜八人系獄,澤一讞知其枉,皆出之。未幾,真盜盡獲。太原民從貴家奴得偽鈔,獲罪,過宏州,號於市曰:“神明如潘公,獨不能活我乎?”澤聞之,竟雪其冤。轉興中州,入為監察御史。時桑哥用事,及得罪,御史台召按不能致,澤從卒捕之,論如律。

轉僉山北遼東道提刑按察司事。有佃戶殺其主,獄已具。澤覆讞之,則其妻與姦夫所為,乃出佃戶,抵二人罪。又有訟為豪家奴,其一族十七人者,有司數年不能決。澤以鬻奴皆畫男女左右食指橫理於券,以其疏密,判人長短壯少。索其券,內有十三歲兒指理如成人,澤曰偽也,召郡中兒年十三者十人,以符其指,皆不合。豪理屈,毀券還之。

或言高麗王謀反,詔近侍偕澤按之。澤謂王尚公主,設舉事,公主必上變,安能噎默從之。未幾,公主果遣使辯誣。入為御史台都事,遷江北提刑按察司副使,轉江南浙西道。至元二十九年卒,年五十五。

李廷,字瑞卿,本廣州人,後遷於大都。廷早孤,樵薪養母。其母亦有賢名。大都人柴好禮聞之曰:“母貞子孝,不興何待?”遂以女妻之。歷左司吏部掾。太子詹事完澤薦於裕宗,得召見,用為南昌尹。復入為詹事及中書掾。累遷泉府司丞。受詔核江南賦,賦平,擢同知河南府事,祠二程、張、邵、司馬於府學,士論稱之。三遷為戶部郎中,進中議大夫、江州路總管。歲飢,發稟粟賑之,又使醫載藥療饑民之疾,全活甚眾。改兩淮屯鹽總管。田之沒於民者二十餘頃,戶之入於他籍者千二百餘戶,逃於他郡者九千餘戶,皆復之。糧之逾於額者六千四百餘石,皆除之。歲省公帑十七八,而鹽課日增。世祖知其賢,數賜幣獎之。召為兵部尚書,改刑部尚書,拜淮東道宣慰使。以老乞致仕。卒。贈通奉大夫、江西行省參知政事、護軍,追封潞陽郡公,謚忠靖。

王道,字之問,先世京兆終南人,後遷濰州北海縣。至元初,以布衣上書,請置執法官則吏畏政肅。六年,建御史台,闢為掾史,道恥之,引疾去。竇傑薦為東宮講書。

十三年,宋平,除福建行省左右司郎中。宋宗室趙元章等六十三家,有誣與山賊通者,行省欲盡殺之,道抗言:“宋之宗室累詔恩恤,今以曖昧挐戮,傷國家好生之德。”遂獲免。陳吊眼據漳州叛,招討使逾城走,行省以失守罪縛出,將斬之。道曰:“招討使三品大吏,有罪當稟命朝廷,不可擅殺。”行省遣甲士環道而詬之曰:“若不署字,當從坐。”道乃具朝服,望闕再拜曰:省臣不有朝廷,脅我以兵,欲將何為?吾寧死不署字也。”招討使竟得減死論。由是豪強氣褫,民間畫道像祀之。

二十四年,授泉州路總管。先是,安溪士賊張大老、方德龍嘯聚畲洞,為一方之患,垂三十年。聞道至,相謂曰:“王老子來,宜謹避之勿輕出。”道布耳目,設方略,不逾月擒賊首二十餘人,悉榜殺之,餘黨駴散。百姓歌頌之。後卒於官。

郭郁,字文卿,汴梁封丘人,金未徒於大名。性穎悟,六歲讀書,博通經史。年十九,辟充江淮行樞密院令史。元貞元年,河南行省丞相卜憐吉歹薦為行省掾,中書丞相哈剌合孫留於都省。定水門料工者多虛計,郁核實,省官費一千三百錠。車駕幸縉山,奸人劉甲等冒領納缽草料,省臣使郁治之。既伏罪,郁乃白省臣,奏聞利病,置孛哥孫分司印,御史刷籍,冒領之弊遂革。又以縉山民飢,請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