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一百五十三·列傳第五十



中統元年,宋將夏貴軍淮南新城,世昌夜乘艨艟抵城下。宋兵出戰,斬首數百級。未幾,漣水復叛歸宋,世昌軍於東馬寨,擊敗宋兵。三年,改步軍千戶,還鎮行村海口。至元元年,朝議分揀正軍奧魯,授萊陽縣諸軍奧魯長官。

七年,遷淄萊萬戶府副都撫鎮,守萬山堡,建言修一字城以田襄陽。遷管軍千戶。九年,敗宋兵於鹿門山。元帥劉整築新城,使世昌總其役。世昌立炮簾於樊城攔馬牆外,夜大雪,城中矢石如雨,世昌不肯卻,炮簾卒立。宋人列艦江上,世昌乘風縱火燒其船百餘。樊城出兵鏖戰,世昌創甚,血漬衣甲,勇氣愈壯。樊城下,遷武略將軍。

從伯顏伐宋,攻新城。巨昌坎其城而登,中數矢,傷臂,昏眩墜地,少蘇,復進,遂拔之。明日,丞相伯顏視所坎城市一丈五尺余,論功第一。從諸軍渡江,抵南岸,率蒙古哈必赤軍步戰,大敗宋兵,斬其將一人。十二年,從敗賈似道於丁家州,以功賜金符。十三年,圍揚州,世昌絕其糧道,兼搜湖泊,宋兵聞鐵槍名,不取近。揚州平,充四城兵馬使。從平章阿術入覲,授宜武將軍、管軍總管。十四年,平野人原、司空山等七寨賊,進安撫使,佩金虎符,鎮澉浦。十七年,拜定遠大將軍。二十三年,改沂、郯上副萬戶。世昌前後百戰,遍體金瘡,竟以是卒,年六十一。追封定海郡侯,謚忠勇。子國英嗣。

賀祉,益都人。父進,元帥左監軍,守淄州;改千戶,守膠州。

祉初以質子入宿衛,至元六年襲父職為千戶,仍守膠州。七年,宋兵攻膠州,祉固守卻之。十年,領舟師五百艘為先鋒,攻五河口。軍還,殿後。時宋兵以巨索橫截淮水,號渾江龍,祉用刀斷之,卻其救兵,清河裡遂降。攻高郵、寶應,戰淮安,城下,丞相伯顏以其功上聞,授武節將軍。攻泗州,獲戰船五百艘。還,從右丞別乞城迷失入朝,帝賜以弓矢,錦衣、鞍勒,加宣武將軍,鎮新城。絕淮安、寶應糧道,獲戰船六百艘及器械,上於行樞密院,遂命領寶應軍民事。十四年,特賜金虎符、懷遠大將軍。二十年,討建寧賊黃華,有功。二十四年,以征交趾,請行,湖廣行省檄令守輜重,屯思明州。軍還,至建康卒。

楚鼎,安豐蒙城人。父王弁,金壽春府防禦使,守宿州。太宗十一年,以州降。阿術魯命王弁守之。宋兵攻陷宿州,王弁戰歿,宋人囚鼎於鎮江府十有四年,會赦免。

至元十二年,大兵渡江,鼎從知太平州孟之縉降。行省遣鼎諭寧國府守將孫世賢,下之,承制授鼎管軍總管,加懷遠大將軍,鎮寧國,剿建平、廣德諸盜。鼎與權萬戶孛羅台護送徽州招撫使李銓子漢英至徽州,諭銓降。十三年,漢英與李世達叛,旌德、太平兩縣附之。鼎與兀忽納進兵,用徽人鄭安之策,按兵徐人,不血刃而亂定。十五年,鼎始受符印。十八年,東征日本,鼎率千餘人從左丞范文虎渡海,大風舟壞。鼎挾破舟板,漂流三晝夜,至一山,會文虎船,因得達高麗之金州合浦。後病卒。

張均,濟南人。父山,從軍伐宋,以功為總把,戰歿。

均襲百戶,從親王塔察兒攻鄂州,面中流矢。中統三年,從征李璮有功,以總帥命升千戶,守淄州。至元六年,從左丞董文炳攻宋五河口,轉戰濠州北,遇其伏兵,均力戰敗之。十年,攻連州,奪孫村堡。十二年,賜金符,授忠翊校尉、沂郯翼千戶。從攻蕪湖,奪宋戰船,俘四十餘人。又從阿塔海戰有功,加武略將軍。十四年,賜虎符,加宣武將軍。

二十二年,擢松江萬戶。二十四年,從鎮南王征交趾。二十六年,從北征,擢明威將軍、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三十年,以扈從世祖親征乃顏功,受賞。成宗即位,命屯田和林。大軍討西北叛王,軍糧未嘗乏絕。大德元年,改和林等處副元帥。歷宣慰司同知,擢都元帥,加鎮國上將軍。延祐元年,卒。

子世忠,襲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

王昔剌,保定人。初事世祖,以其有勇略,賜名昔剌拔都。從攻釣魚山及阿里不哥,累功,賜金符,授武衛親軍千戶。中統三年,從征李璮於濟南。四年春,元帥阿術經略河南,遣昔剌將蒙古、漢軍,復立宿州。至元六年,賜虎符,升海州萬戶。引兵攻鹽林山寨,多所俘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