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五十三

高智耀 睿 納麟 李楨 劉容 闊闊出 脫歡 朵兒赤 仁通 暗伯 亦憐真班

高智耀,字顯達,河西人。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父良惠,夏右丞相,封寧國公。智耀登進士第,而國亡,遂隱於賀蘭山。太宗召見,將用之,固辭。

皇子闊端鎮平涼,知耀上言:“儒者給復已久,不宜與廝養同役,請除之。”皇子從之。憲宗即位,智耀入覲,奏言:“儒者所學堯、舜、禹、湯、文、武之道,自古有國家者,用之則治,不用則亂。然欲資其用,宜先養其材,蠲除徭役,因教育人材之先務也。”帝問:“儒者何如巫醫?”對曰:“儒以綱常治天下,豈方技所能比乎。”帝曰:“善。前未有以此告朕者。”詔復各路儒戶,徭役無所與。

世祖在潛邸已聞其名,及即位,尤加禮遇,呼為高秀才而不名。命鑄印授之,凡儒戶給公文為左驗。時士之被俘者,皆沒為奴,智耀請朝廷贖之。即拜翰林學士,命巡行各路,贖免三千餘人左右。或言其詭濫,帝詰之,對曰:“士譬則金也,金色有淺深,謂之非金不可,才藝有短長,謂之非士亦不可。”帝悅。智耀又言:“國初庶事草創,綱紀未立,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司糾劾。”至元五年立御史台,用智耀之言也。

未幾,拜西夏中興等路提刑按察使。會西北藩王遣使入朝,奏言:“蒙古舊俗與漢人不同,今留漢地,建城郭宮室,儀文制度遵用漢法,其故何如?”帝選使報聘諭之,智耀請行。至上京,病卒。

自太宗考選各路儒士後,所在不務存恤,仍與齊民無異。智耀前後上言,正戶籍,蠲力役,由是儒術始重,人才漸出。學校中多立祠祀之。後贈崇文贊治功臣、金紫光祿大夫、司徒、柱國、追封寧國公,諡文忠。子睿。

史臣曰:趙氏南遷,中原文獻掃蕩無餘,獨拓拔氏建國二百餘年,唐之故家遺俗尚有存者,如高智耀、李楨等皆是也。自智耀上言,正戶籍,蠲力役,中原之士始知向學。其祀於學校,宜哉!

睿,年十八,以父蔭授符寶郎,出入禁闥,恭謹詳雅。久之,除唐兀衛指揮副使,累遷禮部侍郎。

出為嘉興路部管,遷江東道提刑按察使。盜發,聲言圍宣城,城門晝閉,睿召官吏責之曰:“賊勢方熾,吾先示弱,民何以賴?”命開門,聽民出入貿易,密治兵以備之。賊憚睿且知有備,不敢進,遂討平之。除同僉行樞密院事,遷浙西道肅政廉訪使。奸民有連結黨與,持官吏長短者,其魁曰十老,吏莫敢問,睿悉按法誅之,闔境稱快。拜江南行台侍御史,進御史中丞,又改淮東道肅政廉訪使。盜竊真州庫鈔三萬緡,有司大索,逮系良民數百。睿廉得其情,悉縱之。己而果獲真盜。復拜南台御史中丞。延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贈推忠佐理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寧國公,謚貞簡。子納麟。

納麟,大德六用丞相哈剌哈孫薦,入直宿衛,除中書舍人。至大四年,遷宗正府良中。皇慶元年,出僉河南道廉訪司事。延祐初,拜監察御史。以言事忤旨,帝怒甚,中丞楊朵兒只力救之,始解。事具《楊朵兒只傳》。四年,遷刑部員外郎。出為河南行省郎中。至治三年,入為都漕運使。未幾,擢湖南湖北兩道廉訪使。天曆元年,除杭州路總管。

明年,改江西道廉訪使。歲飢,議發粟賑民,行省難之。納麟曰:“朝廷如不允,我願以家貲償之。”議始決,全活無算。又劾罷貪吏平章政事八失忽都,民尤頌之。至順元年,拜湖廣行省參知政事,召為戶部尚書,未至,改江南行台侍御史,尋擢只丞。

後至元元年,召拜中書參知政事。遷同知樞密院事。出為江浙行事右丞,乞致仕,不允。除浙西道廉訪使,辭不赴。六年,除行宣政院使。上天竺僧彌戒、徑山僧惠洲犯法,納麟皆按治之。請行宣政院設崇教所,升行省理問官四品,以治僧獄。從之。尋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至正三年,遷河南行省。明年,入為中書平章政事。七年,出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復召拜御史大夫。八年,進金紫光祿大夫,請老,不許,加太尉。鏇為御史劾罷,退寓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