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八十·志第四十七



塔塔里倉。至治元年,河東宣慰司委官朔州知州答里牙赤言:“塔塔里諸屯田相視擬議各項事理,計稟中書省,移樞密院,逐開於後:一,納憐平遠倉距黃河口十里,上年屯軍所收子粒,見貯本倉。如蒙大同路委官,與東勝、雲內二州正官,於年消錢雇夫買物修之,撥付萬戶府貯糧,較之移坼忙安倉所費,省十之九,公私俱便。一,忙安倉去黃河頗遠,運糧不便,已別建新倉,移拆舊倉,並新建新安州故城內屯田萬戶公廨。”

甘州倉,元貞二年建,延祐三年展修。

常平倉,始於至元六年。其法:豐年米賤,官增價糴之,至米貴之時,官減價糶之。八年,以和糴糧及諸路倉所撥糧貯常平倉。是年,戶部奏錠常平收糴糧斛,驗各月時估之十分為率,添答二分,委各處正官提點,不得椿配百姓。十九年,復以官降斗斛,依添答之值,收糴,貧家缺食者即依例出糶焉。二十三年,定鐵法,又以鐵課糴充之。

凡真定路常平倉五:曰真定府倉,曰冀州倉,曰中山府倉,曰趙州倉,曰蠡州倉。洺名磁路倉:曰洺州倉,曰磁州倉。彰德路倉一,東平府倉一,博州路倉一,濟寧路倉三:曰在城倉,曰兗州倉。曰單州倉。曹州倉一,德州他一,濮州倉一,順備路倉一。大名路倉五:曰大名路倉,曰開州倉,曰魏縣倉,曰滑州倉,曰濬州倉。河間路倉三:曰在城倉,曰長蘆倉,曰安陸倉。順天路倉七:曰在城倉,曰祁州倉,曰易州倉,曰雄州倉,曰安州高陽倉。濟南路倉二:曰在陳倉,曰清縣倉。南陽府等處三倉。南陽府倉五:曰在城倉,曰汝州倉,曰裕州倉,曰鄧州倉,曰唐州倉。歸德府倉四:曰在城倉,曰徐州倉,曰亳州倉,曰邳州倉,曰宿州倉。南京路倉六:曰南京倉,曰鄭州倉,曰鈞州倉,曰許州倉,曰陳州倉,曰蔡州倉,曰睢州倉。太原路倉七:曰在城倉,曰崞州倉,曰邠州倉,曰嵐州倉,曰平錠州倉,曰石州倉,曰堅州倉。平陽路倉五:曰在陳倉,曰絳州倉,曰河中府倉,曰澤州倉,曰潞州倉,曰沁州倉,曰隰州倉,曰霍州倉。中都路倉五:曰中都倉,曰檀州倉,曰涿州倉,曰霸州倉,曰冠州倉在城倉。至元九年,敕添蓋常平倉,命各路總管府摘差正官及坐去造作人員催督。每間約儲糧千石。計料估值,於各路官錢下支買會計鐵數,就於附近爐冶關造,其夫役,令各路於本管旁近丁多之戶借用,官為日支鹽米。所蓋倉廒,須管完固,若近年損壞,罪用監造官,責令出資修葺。

義倉,始於至元七年,每社立一倉,社長主之。豐年驗各家口數,每口留粟一斗,小口半之。無粟者,存留雜色糧,官吏不得拘檢借貸。歉歲就給社戶食之。皇慶二年,大司農司復請申明舊制,詔從之。

太宗九年,立燕京等十路惠民藥局,以奉御田闊闊、太醫齊楫等為局官,給鈔五百兩為規運之本。中統二年,詔成都路置惠民藥局。三年,敕太醫大使王猷、副使王為仁管領諸路醫人惠民藥局,四年,復置局於上都,每中統鈔一百兩收息錢一兩五錢。二十五年,以失陷官本,悉罷之。大德三年,又準舊例於各路分置焉。凡局皆從各路正官提調,上路總醫二名,下路、府、州各一名,其所給鈔,亦驗民戶多寡以為等差。各路鈔本之數。

腹里,三千七百八十錠。

河南行省,二百七十錠。

湖廣行省,一千一百五十錠。

遼陽行省,二百四十錠。

四川行省,二百四十錠。

陝西行省,二百四十錠。

江西行省,三百錠。

浙江行省,二千六百一十五錠。

雲南,真貝八一萬一千五百索。

甘肅行省,一百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