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七十五·志第四十二



二十九年,平章政事不忽木、闍里等奏:“淮海艄工、水手人等,選擇可用者,雇直如例給之,每戶妻子以五口為率,給以糧,免其雜泛差役。”從之。三十年,以朱文龍為海漕都漕萬戶,賜虎符,捉調香糯事,設千戶一,百戶三。

元貞元年,丞相完澤、平章賽典赤等奏:“朱、張海運,往歲一百萬石,或增其數。如歲不登,百姓艱食,實賴海運濟之。豪、懿等州並商麗境,連年饑饉,亦仰運糧賑濟。今歲豐米賤,若仍前海運,切恐未宜。去歲會計,只運三十萬石。今應如上年例,亦運三十萬百。”又奏:“每年海運,以十分為卒,張萬戶運六分,朱萬戶運四分。今朱萬戶言,乞均分停運。“並從之。二年,諭行省、行台諸司,毋沮壞海邊運糧都漕運萬戶事,違者罪之。

大德六年,從參知政事張文彪言,海邊運糧萬戶府官屬,聽本府自行舉保。文彪瑄之子也。是年,戶部言:“船戶節次逃亡,究其源由,益因漕司失於拘鈐。縱綱宮人等恣意侵漁,或將有力之家影占,不令上船當役,或將招伏逃戶不申官起遣,以致靠損在船人戶。合令漕司取勘實在船戶,委官點勘,有缺役者先行著落。綱官僱人代替,須拘本戶到官斷罪,受贓者驗莊追斷,仍除名。”中書省議從之。七年,張瑄、朱清坐飛語論死,並籍其家,事瑄等傳。中書省奏:“前者海過運糧,立萬戶府四,復並為二,且委付萬戶六員,前孛可孫札刺兒斛沙的為之長,建慶路達魯花赤阿里之子日忽都魯拙剌兒次之。余萬戶四員以先所委色目、漢人、南人內謹慎有才者如舊。仍帶虎符。”又奏:“萬戶下,合委千戶,鎮撫、首領七十員內,受宣命金牌六十有七員,就帶者三十有九,創降金牌者二十有八,受敕者三員。”並從之。

至大二年,江浙行省言:“曩左者朱清、張瑄歲漕四五十萬石至百餘萬石,時船多糧少,雇直均平。比歲賦斂橫出,漕戶睏乏,邇亡者有之。今歲運稂三百萬石。漕船不足,遣人於浙江、福建等處和雇民船,百姓騷動。本省左丞沙不丁言其弟合八失及馬合謀但的、澉浦楊家等皆有船,且深知漕事,宜以為海追運糧都漕萬戶府,以私力輸運官稂。萬戶、千戶並如軍官例承襲,寬恤漕戶,增紿雇直,庶有成功。”詔以馬合謀但的為遙授右丞、海外諸番宜慰使都元帥,領海邊運糧萬戶府事。設千戶百戶所十,每所設達魯花赤一,千戶三,副千戶二,百戶四。

三年,以朱清子虎,張瑄子文龍往治海漕,以所籍定一區田百頃給之。

四年,中書省奉皇太子旨,遣刑部田侍郎、萬戶王仲溫至江浙行省議海運事。時江東寧國、池、饒十太平等處及湖廣、江西等處運糧至真州泊水灣,勒令海船從揚子江逆流而上,至泊水灣裝發。海船重大底小,江流湍急,又多石磯,走沙漲淺,糧船損壞歲歲有之。於是以嘉興、松江二屬秋糧並江淮、江浙二總管府歲辦糧充運,而免寧國、池、饒及湖廣、江西等糧運,惟辦運香糯米。舊例在直沽交卸後,萬戶朱虞龍將香糯米船直赴大都醴源倉送納轉交。河船般剝、偷竊、攙雜,交剖短少,船戶困於賠累。請仍在直沽交卸。部議以醴源倉收納行之已久,難於更易。沮其事不行。

至正八年,漕運使賈擊陳便宜二十餘事,從其八事:一日京畿和糴,二日優恤漕司,三日接運委官,四曰通州總治預定委員,五日船戶困於壩夫,清糧坏於壩戶,六日疏浚運河,七日臨清運糧萬戶府當隸漕司,八曰宜以宜忠船戶付本司節制。蓋歷歲久,積弊深,公私困憊,魯之所言區區補綴而已,無當於運漕之本計也。凡歲運之數:

至元二十年,運糧四萬六千五十石,運到四萬二千一百七十二石,事故糧八百七十七石。

二十一年,運糧一十萬石,運到九萬七百七十一石,事故糧九千二百二十八石。

二十三年,運糧五十七萬八千五百三十石。運到四十三萬三千九百五石。事故糧一十四萬四千六百一十四石。

二十四年,運糧三十萬石,運到二十九萬七千五百四十六石,事故糧二千四百五十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