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七十四·志第四十一



十四年,中統鈔一百二萬三千四百錠。

十六年,中統鈔七十八萬八千三百二十錠。

十八年,中統鈔一百九萬四千八百錠。

十九年,中統鈔九十六萬九千四百四十四錠。

二十年,中統鈔六十一萬六百二十錠。

二十一年,中統鈔六十二萬九千九百四錠。

二十二年,中統鈔二百四萬三千八十錠。

二十三年,中統鈔二百一十八萬一千六百錠。

二十四年,中統鈔八萬三千二百佳,至元鈔一百萬一千一十七錠。

二十五年,至元鈔九十二萬一千六百一十二錠。

二十六年,至元鈔一百七十八萬九十三錠。

二十七年,至元鈔五千萬二百五十錠。

二十八年,至元鈔五十萬錠。

二十九年,至元鈔五十萬錠。

三十年,至元鈔二十六萬佳。

三十一年,至元鈔一十九萬三千七百六錠。

元貞元年,至元鈔三十一萬錠。

二年,至元鈔四十萬錠。

大德元年,至元鈔四十萬錠。

二年,至元鈔二十九萬九千九百一十錠。

三年,至元鈔九十萬七十五錠。

四年,至元鈔六十萬錠。

五年,至元鈔一百五十萬錠。

六年,至元鈔二百萬錠。

七年,至元鈔五一百十萬錠。

八年,至元鈔五十萬錠。

九年,至元鈔五十萬錠。十年,至元鈔一百萬錠。十一年,至元鈔一百萬錠。至大元年,至元鈔一百萬錠。二年,至大銀鈔一百萬錠。三年,至大銀鈔一百四十五萬三百六十八錠。四年,至元鈔二百一十五萬錠,中統抄一十五萬錠。皇慶元年,至元鈔二百二十二萬二千三百三十六錠,中統鈔一十萬錠。二年,至元鈔二百萬錠,中統鈔一十萬錠。三年,至元鈔二百萬錠:中統鈔二十萬錠。延祐元年,至元鈔二百萬錠,中統鈔一十萬錠。二年,至元鈔一百萬錠,中統鈔一十萬錠。三年,至元鈔四十萬錠,中統鈔一十萬錠。四年,至元鈔四十八萬錠,中統鈔一十萬錠。五年,至元鈔四十萬錠,中統鈔一十萬錠。六年,至元鈔一百四十八萬錠,中統鈔一十萬錠。七年,至元鈔一百四十八萬錠,中統鈔一十萬錠。至治元年,至元鈔一百萬錠,中統鈔五萬錠。二年,至元鈔八十萬錠,中統鈔五萬錠。三年,至元鈔七十萬錠,中統鈔五萬錠。泰定元年,至元鈔六十萬錠,中統鈔一十五萬錠。二年,至元鈔四十萬錠,中統鈔一十萬錠。三年,至元鈔四十萬錠,中統鈔一十萬錠。四年,至元鈔四十萬錠,中統鈔一十萬錠。天曆元年,至元鈔三十一萬九百二十錠,中統鈔三萬五百錠。二年,至元鈔一百一十九萬二千錠,中統鈔四萬錠。元之錢法。至元十四年,禁江南用銅錢。是年,日本遣商人持金來易銅錢,許之。十九年,又用左丞耿仁言。以鈔易銅錢,令市舶司以錢易海外貨,仍聽船戶通販抽分。至二十三年,乃蔡海外貿易者毋用銅錢。至大二年。詔舶商販鋼錢下海者禁之。二十二年,中書右丞盧世榮訂鑄銅錢,言鈔為虛,幣宜括銅鑄至元錢與鈔參行。帝然之。已而不果。大德十一年,武宗即位,闊爾伯牙里請更用銀鈔、銅錢,集議不行。及尚書省改鈔法,並議鑄錢。至大二年,大都立資國院,山東、河東、遼陽、江淮、湖廣、川漢立泉貨監六,產銅之地立捉舉司十九。是年十月,以行銅錢詔天下。御史言:“至大銀鈔始行,品目扶碎,民猶未悟,而又兼行銅錢。慮有妨礙。又民間拘銅器甚急,弗便。”詔與省臣議之。三年,遂鑄錢二等:曰至大通寶者,一文準至大銀鈔一厘,其錢文為楷書;曰大元通寶者,一文準至大通寶錢一十文,其錢文為西番篆書。歷代銅錢,悉依舊例與至大錢通用。其當五、當三、折二,並依舊數用之。至八月,又以行用銅錢詔天下。

四年,仁宗即位,罷至大錢,詔以鼓鑄弗給,新舊恣用,其幣日甚,與銀鈔皆廢不用。禮部尚書楊朵爾只曰:“法有便否,不當視立法之人為廢。且銀鈔固當廢,銅錢與楮幣相權而行,古之道也,何可過遽乎!”言雖不用,時論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