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七十八 起旃蒙赤奮若正月,盡著雍執徐九月,凡三年有奇



十一月,辛丑,以禮部尚書留夢炎簽書樞密院事。

十二月,庚午,蒙古平章政事宋子貞,言朝省之政,不宜數行數改;及刑部所掌,事乾人命,尚書嚴忠范年少,宜選老於刑名者為之;又請罷北京行中書省,別立宣慰司以控制東北州郡;並從之。蒙古主頗悔用子貞晚,未幾,子貞以年老告退,蒙古主慰留之。

乙丑,蒙古瀆山大玉海成,敕置廣寒殿。

鹹淳二年蒙古至元三年

春,正月,壬子,蒙古立制國用使司,以阿哈瑪特為使。阿哈瑪特專以掊克為事,左右司郎崔斌曰:“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屢言其奸惡,蒙古主不聽。

癸丑,參知政事江萬里罷。時賈似道以去要君,帝至拜留之,萬里以身掖帝云:“自古無此君臣禮!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復言去。”似道不知所為,下殿,舉笏謝萬里曰:“微雲,似道幾為千古罪人!”然以此益忌之。帝在經筵,每問經史疑義及古人姓名,似道不能對,萬里常從旁代對,王夫人稍知書,帝語夫人以為笑。似道聞之,積慚怒,謀逐萬里,萬里亦四上疏求退,及以資政殿大學士奉祠。

蒙古許衡以病告,安圖親候其館,與語良久,既還,念之不釋。蒙古主諭衡曰:“安圖尚幼,未更事,卿輔導之。汝有嘉謨,當先告之以達,朕將擇焉。”衡對曰:“安圖聰敏,且有執守,告以古人所言,悉能領解,臣不敢不盡心。但慮中有人間之則難行,外用勢力納入其中則難行。臣入省之日淺,所見如此。”蒙古主命衡五日一赴省議事。

二月,丙寅,蒙古以廉希憲為中書平章政事,張文謙為中書左丞,史天澤為樞密院副使。時諸勢家言有戶數千當役屬為奴者,議久不決。文謙請“以乙未歲戶帳為斷,奴之未占籍者,歸之勢家可也;其餘良民,無為奴之理。”議遂定。

癸未,蒙古主如上都。

甲申,蒙古罷西夏行省,立宣慰司。

辛卯,詔左右史循舊制立侍御坐前。

三月,乙巳,詔:“郡守為任兩年,方別授官。”

夏,四月,丁卯,蒙古五山珍御榻成,置瓊華島廣寒殿。

壬午,參知政事姚希得罷。

甲申,侍御史程元岳上言:“帝王致壽之道在修德,後世怵邪說以求之,往轍可鑑。修德之目有三:曰清心,曰寡慾,曰崇儉,皆致壽之原。”帝嘉納之。

五月,丙午,蒙古詔:“凡良田為僧所據者,聽蒙古人分墾。”

甲寅,以王龠參知政事,留夢炎同知樞密院事,刑部尚書包恢簽書樞密院事。恢所至以嚴為治,破豪猾,去奸吏,治蠱獄,政聲赫然。經筵奏對,誠實懇切,至身心之要,未嘗不從容諄至,帝比為程顥、程頤。

陳宗禮進讀《孝宗聖訓》,因言:“安危治亂,第起於念慮之間。念慮稍差,禍亂隨見,天下之亂,未有不起於微而成於著。”又言:“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國家之福。”帝曰:“孝宗家法,惟賞善罰惡為尤謹。”宗禮曰:“有功不賞,有罪不罰,雖堯、舜不能治天下,誠不可不謹也。”鏇擢禮部尚書。宗禮乞奉祠,帝曰:“豈朕不足與有為耶!”遂予郡。

六月,丁卯,蒙古封皇子納穆哈為北平王。

丙子,蒙古立漕運司。

戊寅,蒙古命山東統軍副使王仲仁督造戰船於汴。

壬午,以衢州飢,命守令分勸諸藩邸,發廩助之。

史館檢閱慈谿黃震輪對,言時弊:曰民窮,曰兵弱,曰財匱,曰士大夫無恥。請罷給僧道度牒,使其徒老死即消弭之,收其田入,可以富軍國,紓民力。時宮中建內道場,故震首及之。帝怒,批降三級;用諫官言得寢,出通判廣德軍。

秋,七月,壬寅,禮部侍郎李伯玉言:“人才貴乎養,養不貴速成,請罷童子科,息奔競,以保幼稚良心。”詔從之。

賈似道嘗集百官議事,忽厲聲曰:“諸君非似道拔擢,安得至此!”眾默然,莫敢應者。李伯玉曰:伯玉殿試第二人,平章不拔擢,伯玉地步亦可以至此。”似道雖改容,而有怒色。伯玉退,即治歸,遂以顯文閣待制出知隆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