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六十一 起強圉赤奮若七月,盡重光大荒落三月,凡三年有奇



遼王琉格引蒙古契丹軍及東夏國元帥呼圖兵十萬圍赫舍,高麗助兵四十萬,克之。赫舍自經死。徙其民於西樓。

嘉定十二年金興定三年,蒙古太祖十四年。己卯,一二一九年

春,正月,戊辰朔,召四川制置使董居誼赴行在。居誼黷貨,所至輒敗,故以聶子述代之。

戊子,金人攻成州,都統張威自西和州退守仙人原。

辛卯,金人復侵西和州,守將趙彥吶設伏待之,殲其眾。

壬辰,金主以蒙古已破太原,河北事勢非復昔比,詔百官議所以為長久之利者。翰林學士承旨圖克坦鎬等以謂:“制兵有三:一曰戰,二曰和,三曰守。今欲戰則兵力不足,欲和則敵人不從,唯有守耳!河朔州郡既殘破,不可一概守之,宜取願就遷徙者,屯於河南、陝西,其不願者,許自推其長,保聚險阻。”刑部侍郎溫屯呼哈勒等曰:“河北諸郡,宜令諸郡選才幹,眾所推服,能糾民遷徙者,願之河南或晉安、河中及諸險隘,量給之食,授以曠土,盡力耕稼,置僑治之官,撫循教戰,漸圖恢復。”宣徽使伊喇光祖等曰:“太原雖暫失,頃亦可復。當募土人威望服眾者,假以方面,重權能,克復一道,即以本道總管授之,能捍州郡,即以長佐授之,必各保一方,使百姓復業。”廷臣多同光祖議。已而河中行省完顏伯嘉亦上書曰:“中原之有河東,如人之有肩背。古人云:‘不得河東,不可為雄。’萬一失之,恐未易取也。”

甲午,金人破鳳州,夷其城。乙未,興元都統吳政及金人戰於黃牛堡,死之。

金主謂宰臣曰:“頃近侍還自陝西,謂拜甡已得鳳州;如得武休關,將遂取蜀。朕意殊不然。假使得之,亦何可守?此舉蓋為宋人渝盟,初豈貪其土地耶?朕重惜生靈,惟和議早成為佳耳。”

二月,庚子,太白晝見。

金主與太子謀南征帥,不得其人,嘆曰:“天下之廣,緩急無可使者,朕安得不憂!”

癸卯,金人乘勝破武休關,都統李貴遁還。

丙午,金主謂宰臣曰:“江、淮之人,號稱選忄耎,然官軍攻蔓菁〈山咼〉,其眾困甚,招之使降,無一肯從者。我家河朔州郡,一遇北兵,往往出降。此何理也?”

丁未,金人破興元府,權府事趙希時棄城走。

庚戌,以曾從龍同知樞密院事兼江淮宣撫使,吏部尚書任希夷簽書樞密院事。

辛亥,金人破大安軍,遂破洋州。壬子,前四川制置使董居誼遁。都統張威使石宣邀擊金人,大破之,殲精兵三千人,俘其將巴圖魯安,乃遁去。

金完顏額爾克復大舉圍棗陽,塹其外,繞以土城。趙方遣統制扈再興等,引兵三萬餘,分道出攻唐、鄧二州,又命其子范監軍,葵為殿。

乙丑,夏人復以書來四川,議夾攻金人,利州安撫丁焴許之。

三月,己巳,以鄭昭先知樞密院事,曾從龍參知政事。

癸酉,金人復入洋州,焚其城而去。

丁亥,太白晝見。

金完顏伯嘉自河中召還,仍為御史中丞,言於金主曰:“河中、晉安,被山帶河,保障關陝,此必爭之地,今雖殘破,形勢猶存。若使他人據之,因鹽池之饒,聚兵積糧,則河津以南,太行以北,皆不足恃矣。”甲午,金主詔太原等路州縣闕正授官,令民推其所愛為長佐,行省量與職任,及運解鹽入陝西以濟調度,命胥鼎兼領其事。

金人自盱眙退師。

閏月,癸亥,興元軍士張福、莫簡等作亂,以紅巾為號。

庚子,金皇子守純進封英王。

是春,金左副元帥布薩安貞圍安豐軍及滁、濠、光三州,江淮制置使李珏命池州都統武師道、忠義軍都統制陳孝忠救之,皆不克進。安貞遂分兵自光州侵麻城,自濠州侵石磧,自盱眙侵全椒、來安、天長、六合,淮南流民渡江避亂,諸城悉閉。金游騎數百至採石楊林渡,建康大震。

時賈涉以淮東提刑知楚州,節制京東忠義,慮忠義人為金所用。亟遣陳孝忠向滁州,石珪、夏全、時青向濠州,季先、葛平、楊德廣趨滁、濠,李全、李福要其歸路。全進至渦口,與金左都監赫舍哩約赫德連戰於化湖陂,殺金將數人,得其金牌,金人乃解諸州之圍而去。全追擊,敗之於曹家莊,金人自是不敢窺淮東。涉,天台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