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六十一 起強圉赤奮若七月,盡重光大荒落三月,凡三年有奇



張林攻金滄州,王福以城降。

壬申,安丙遺夏人書,定議夾攻金,以夏兵野戰,我師攻城,遂命利州統制王仕信帥師赴熙、秦、鞏、鳳翔,委丁焴節制,且傳檄招諭陝西五路官吏軍民。

甲申,復海州,以徐晞稷知州事。

夏取金會州,金陝西行省與議和。

蒙古穆呼哩至滿城,使蒙古布哈將輕騎三千出倒馬關。適金恆山公武仙遣葛鐵槍攻台州,蒙古布哈與之遇,葛鐵槍戰敗,仙舉城降。史天倪說穆呼哩曰:“今中原以漸定,而大兵所過,猶縱鈔掠,非王者弔民伐罪之意。且王為天下除暴,豈可效它軍所為乎?”穆呼哩喜,下令禁剽掠,遣所俘老幼,軍中肅然。

九月,辛卯,金進《章宗實錄》。

夏樞密院使寧子寧率眾二十萬圍鞏州,且來趣兵。

甲午,王仕信帥師發宕昌。乙未,四川宣撫司統制質俊、李實帥師發下城。戊戌,安丙命諸將分道進兵,澠州都統張威出天水,利州副都統程信出長道,興元都統陳立出大散關,統制田胃出子午谷,金州副都統陳昱出上津。已亥,張威下令所部諸將毋得擅進,諸將遲疑不進。庚子,質俊等克來遠鎮,敗金人於定遠城。辛丑,王仕信克鹽川鎮。乙巳,程信、王仕信引兵會夏人於鞏州城下。丁未,攻城,不克,遂趨秦州。丙辰,夏人自安遠寨,退師。

冬,十月,丁巳朔,程信復邀夏人共攻秦州,夏人不從。信遂自復羌城引兵還,諸將皆罷兵。戊寅,程信以宣撫司令斬王仕信於西和州,罷張威官。

蒙古主遣達呼報金,謂烏庫哩仲端曰:“向欲汝主授我河朔地,彼此罷兵,汝主不從。今念汝遠來,河朔既為我有,關西數城未下者,其割付我,令汝主為河南王。勿復違也。”

時青與叔父全俱為紅襖賊,及楊安兒、劉二祖敗,青承赦降,隸軍中為濟州義軍萬戶,後附李全來歸,處之龜山,有眾數萬。至是金元帥赫舍哩約赫德遣人招之,青以書乞假邳州以屯老幼,當襲取盱眙,盡定淮南以贖罪。金主乃以青為濟州宣撫使,封滕陽公,使領本處兵馬,而未授以邳。

十一月,丁亥朔,金易水公靖安民出兵至礬山,復取檐車寨。蒙古兵圍安民所居山寨,守寨提控馬豹等以安民妻子及老弱出降。安民軍中聞之駭亂,欲降以保妻子,安民及經歷官郝端不從,遂遇害。

庚戌,大風。壬子,臨安府火。著作郎吳泳上疏曰:“京城之災,京城之所見也。四方有敗,陛下亦得而見之乎?夫慘莫慘於兵也,而連年不戢,則甚於火;酷莫酷於吏也,而頻歲橫征,則猛於火。閩之民困於盜,浙之民困於水,蜀之民困於兵。橫斂之原既不澄於上,苞苴之根又不絕於下,譬彼壞木,疾用無枝,而內涸之形見矣。”

蒙古穆呼哩既戢士卒,州郡悅附,遂以輕騎入濟南,嚴實挈所部二府、六州戶三十萬詣軍門降,穆呼哩承制拜實行尚書省事。實將李信,乘實出,殺其家屬來降,實攻信,殺之。

時金兵二十萬屯黃陵岡,遣步卒二萬襲穆呼哩於濟南,穆呼哩迎戰,敗之,遂薄黃陵岡。金兵陳河南岸,穆呼哩令騎下馬,短兵接戰。金兵大敗,溺死者眾。穆呼哩遂陷黃陵岡,進取楚丘,由單州趨東平,圍之。

蒙古耶律楚材進《庚午元歷》。楚材通術數之學,尤邃於《太玄》,蒙古主每征伐,必令楚材預卜吉凶,亦自燒羊胛之符之,然後行。

漣水忠義軍統轄王珪,以入漣水非賈涉意,心懷不安,李全復請討珪;涉遂以全兵列於楚州之南渡門,移淮陰戰艦於淮安,示珪有備。因命一將招珪軍,來者增錢糧,不至者罷支給,眾心遂散。十二月,壬申,珪殺裴淵,挾孫武王、宋德珍降於蒙古,穆呼哩以珪為元帥。珪既去,漣水之眾未有所屬,李全求並將之,涉不能卻,遂以付全。

鎮江副都統翟朝宗得璽於金師,獻之,其文曰“皇帝恭膺天命之寶。”

時青復自金來附,以為京東鈐轄。

金兵固守東平,穆呼哩謂嚴實曰:“東平糧盡,必棄城去;汝即入,安輯之,勿苦郡縣以敗事。”留蘇嚕克圖,以蒙古兵守之,以嚴實權行省;謂千戶薩里台曰:“東平破,可命嚴實、石珪分城內南北以守之。”遂北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