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六十一 起強圉赤奮若七月,盡重光大荒落三月,凡三年有奇



雅州蠻入盧山縣,焚碉門寨而去。

嘉定十三年金興定四年,蒙古太祖十五年

春,正月,丁酉,扈再興攻鄧州,許國攻唐州,皆不克而還。金人追之,遂攻樊城,趙方督諸將拒卻之。

蒙古破金好義堡,霍州刺史伊喇阿里哈等死之。

己酉,以不凌為嗣濮王。

戊午,夏人復以書至四川,議夾攻金人。

是月,孟宗政敗金人於湖陽。

金宰臣因伊喇光祖之議,請分置公府,金主意未決。御史中丞完顏伯嘉曰:“宋人以虛名致李全,遂有山東實地。苟能統軍守士,雖三公亦何惜焉?”金主曰:“他日事定,公府無乃多乎?”伯嘉曰:“若事定,以三公就節鎮,何不可者?”金主意乃決。二月,以河北、山東地封滄州經略使王福為滄海公,以清、觀、滄州、鹽山、無棣、樂陵、東光、寧津、吳橋、將陵、阜城、蓚縣隸之;河間招撫使伊喇重嘉努為河間公,以獻、蠡、安、深州、河間、肅寧、安平、武強、饒陽、六家莊、郎山寨隸之;真定經略使武仙為恆山公,以真定府、沃、冀、威、鎮寧、平定州、抱犢寨、欒城、南宮縣隸之;中都東路經略使張甫為高陽公,以雄、霸、莫州、高陽、信安、文安、大城、保定、靜海、寶坻、武清、安次縣隸之;中都西路經略使靖安民為易水公,以涿、易、安肅、深州、君民川、季鹿、三保、河北、江礬山寨、青白口、朝天寨、水谷、懽谷、東安寨隸之;遼州刺史行元帥府事郭文振為晉陽公,以河北東路皆隸之;平陽招撫使胡天作為平陽公,以平陽、晉安府、隰、吉州隸之;昭義節度使完顏開為上黨公,以澤、潞、沁州隸之;山東安撫副使燕寧為東莒公,以益都府路皆隸之。九公皆兼宣撫使,總帥本路兵馬,署置官吏,征斂賦稅,賞罰號令,得以便宜行事。除已畫定所管州縣外,如能收復鄰近州縣者,亦聽管屬。

三月,辛丑,金議遷睢州,治書侍御史富勒呼奉詔相視京東城池,還,言勿遷便,從之。

辛亥,金平章政事高汝礪進尚書右丞相;陝西行省胥鼎罷。

壬子,金紅襖賊於忙兒襲海州,據之。

夏,四月,庚申朔,詔淮東制置賈涉招諭山東、兩河豪傑。

戊辰,金禘於太廟。

金人復大名府,以參知政事巴圖魯權尚書右丞,左都監承立權參知政事,同行尚書省元帥府於京兆。

丙戌,史彌遠等進《玉牒》。

五月,癸巳,金紅襖賊寇樂陵,王福擊敗之。

丙辰,蒙古兵徇金兗州,泰定軍節度使完顏畏剋死之。

六月,癸酉,賜禮部進士劉渭以下四百七十五人及第、出身。

時史彌遠柄國久,鄧若水對策,論其奸,宜罷之,考官置之末甲;策語播行都,士爭誦之。彌遠怒,諭府尹,使逆旅主人譏其出入,將置之罪,久之乃已。

丁丑,蒙古取金大名府,又攻開州及東明、長垣等縣。

李全自化湖陂之捷,有輕諸將心,以漣水忠義副都統季先威望出己上,陰結賈涉吏莫凱,使譖先欲反。涉信之,壬午,命先赴樞密院議事,殺之於道,而遣統制陳選總其眾於漣水。先部曲裴淵、宋德珍、孫武王、王義深、張山、張友拒選不納,迎石珪於盱眙,奉為統帥。珪道楚城,涉不之覺,遂入漣水。選還,涉恥之,謀分珪軍為六,請於朝,出修武、京東路鈐轄印誥各六,授淵等。淵等陽從命,而實不奉涉教令,涉恐甚。詔以珪為漣水忠義軍統轄。

追謚周敦頤曰元,程顥曰純,程頤曰正。

秋,七月,戊戌,以京東路、河北諸州守臣空名告身付京東、河北節制司,以待豪傑之來歸者。

丙午,以任希夷參知政事。

金使烏庫哩仲端如蒙古求和,呼蒙古主為兄;蒙古主不允。

八月,癸亥,皇太子詢卒,謚景獻。

金長清令嚴實為主將所疑,挈家壁於青崖堌,依益都張林以避之。會趙拱以朝命諭京東,過青崖,實因求內附。拱奉實款至楚州,賈涉以聞。實分兵四路,所至州縣皆下,於是太行之東,皆受實節制,實乃舉魏、博、恩、德、懷、衛、開、相等郡來歸。涉再遣拱往諭,配以兵二千;李全亦請往,涉不能止,乃帥楚州及盱眙忠義萬人以行。拱說全曰:“將軍提兵渡河,不用而歸,非示武也。今乘勝取東平,可乎?”全乃合張林軍數萬襲東平,金行省蒙古綱率師固守,全索戰不得,乃與林夾汶水而寨。明日,金監軍王庭玉以騎兵三百奄至,全欣然上馬,帥帳前騎赴之,殺數人,奪其馬。逐北,抵山谷,遇金龍虎上將軍鄂博台盛兵以出,旁有繡旗女將,馳馬突斗,全幾不免。諸將赴援,拔全出,退保長清,精銳喪失大半。全恐所攜鎮江軍五百人懷憤,乃使拱將之先行,而自以餘眾道滄州,假鹽利慰贍之,尋還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