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十四 起著雍涒灘正月,盡屠維作噩十二月,凡二年



甲申,太師淇陽王伊徹察喇請置王傅;中書省謂異姓王無置傅例,不許。

乙酉,以豢虎人徹爾集斯為監察御史。

是月,以左丞相塔斯布哈為中書右丞相,太保奇塔特布濟克為中書左丞相。敕:“內外大小事務,並聽中書省區處,諸王、公主、駙馬、勢要人等,毋得攪擾沮壞。近侍臣員及內外諸衙門,毋得隔越聞奏。各處行省、宣慰司及在外諸衙門官,非奉旨及中書省明文,毋得擅自乘驛赴京,營幹私事。”

八月,丙申,御史台言:“奉敕逮監察御史薩都鼎赴上都。按世祖、成宗迄於陛下,累有明旨,監察御史乃朝廷耳目,中外臣僚作奸犯科,有不職者,聽其糾劾,治事之際,諸人勿得與焉。邇者鞫問刑部尚書烏喇實贓罪,蒙詔獎諭,諸御史皆被賜賚,台綱益振。今薩都鼎被逮,同列皆懼,所系非小,宜寢其命,申明憲台之制,諸人勿得與聞。”制可。

九月,丙辰,以內郡歲不登,諸部人馬之入都城者,減十之五。

中書省言:“夏秋之間,鞏昌地震,歸德暴風雨,濟寧、泰安、真定大水,民居盪析。江浙饑荒之餘,疫癘大作,死者相枕藉;父鬻其子,夫離其妻,哭聲震野,所不忍聞。是皆臣等不才,猥當大任,以致政事乖違,陰陽失序,害及百姓,願退位以避賢路。”帝曰:“災害事有由來,非爾等所致也,但當慎所行耳。”

高麗國王王昛卒。

召山東宣慰司劉敏中為翰林學士承旨。時災異荐臻,帝召公卿集議弭災之道。敏中疏列七事,帝嘉納之。未幾,以疾還鄉里。敏中義不苟進,進必有所匡救,每以時事為憂,或郁而勿申,則戚形於色。嘗與同儕各言志,曰:“自幼至老,相見而無愧色,是吾志也。”

壬戌,太慰托克托奏:“泉州大商進異木沈檀可構宮室者。”敕江浙行省驛致之。未幾,泉州商復進珍異及寶帶、西域馬。

丙寅,蒲縣地震。

乙亥,帝至自上都。

帝嘗奉皇太后燕大安閣,閣中有故篋,指以問內侍李邦寧,對曰:“此世祖貯裘帶者。臣聞聖訓曰:‘藏此以遺子孫,使見吾朴儉,可為華侈之戒。’”帝命發篋視之,嘆曰:“非卿言,朕安知之!”時有宗王在側,遽曰:“世祖雖神聖,然嗇於財。”邦寧曰:“不然。世祖一言無不為後世法,一予奪無不當功罪。且天下所入雖富,苟用不節,必致匱乏。自先朝以來,歲賦已不足用,又數會宗親,資費無算,旦暮不給,必將橫斂掊怨,豈美事耶?”太后及帝深然其言。

庚辰,以高麗國王王璋嗣高麗王。

冬,十月,癸巳,蒲縣、陵縣地震。

甲午,以阿實克布哈知樞密院事。

甲辰,以西蕃僧嘉勒斡巴勒為翰林學士承旨。

中書省請以湖廣米十萬石貯於揚州,分江西、江浙海漕五萬石貯朱汪、利津二倉,以濟山東饑民,從之。

敕:“凡持內降文記買河間鹽,及以諸王、駙馬之言至運司者,一切禁之。持內降文記不由中書者,聽運司以聞。”

十一月,己未,中書省言:“世祖時,自中書以下諸司,官有定員。邇者諸司遞升一級,一司多至二三十員,事不改舊而官日增。請如大德十年員數,冗濫者悉汰之。又,今中都築城,大都建寺,及為諸貴近營造私第,軍民困敝,倉廩空虛,而用度日廣,每賜一人,動至巨萬,恐將不斷,宜暫節縮。”又言:“百司之事,每與中書有干預者,請申禁之。”帝曰:“嘗令諸人勿乾中書之政,他日或有乘朕忽忘,持內降文記至中書者,其執之以來,朕加之罪。”

己巳,以奇塔特布濟克為右丞相,托克托為左丞相。既又從托克託言,以塔斯布哈與奇塔特布濟克俱為右丞相。

中書省言:“國用不給,請沙汰宣徽、大府、利用等院籍,定應給人數。其在上都、行省者,委官裁省。又,行泉院專以守寶貨為任,宜禁私獻寶貨者。又,天下屯田所,由所用者多非其人,以致廢弛;除四川、甘州、應昌府、雲南為地絕遠,餘當選習農務者往,與行省宣慰司親至其地,可興者興,可廢者廢,各具籍以聞。”並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