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十四 起著雍涒灘正月,盡屠維作噩十二月,凡二年



商議遼陽行中書省事洪君祥卒。君祥自少受知世祖,許為遠大之器。從南伐,戰功較多,及退居,則絕口不言時事。

浦江鄭文嗣家,十世同居,凡二百四十餘年,一錢尺帛,無敢私者。文嗣卒,從弟大和繼主家事,益嚴而有恩,家庭中凜如官府,子弟稍有過,頒白者猶鞭之。每遇歲時,大和坐堂上,群從子侄皆盛衣冠雁行立左序下,以次進拜跪,奉觴上壽畢,皆肅容拱手,自右趨出,足武相銜,無敢參差者。見者嗟慕,謂有三代遺風。有司以狀聞,詔表其門,復其役。

大和方正,不奉浮屠、老子教,冠婚喪葬,必稽朱熹《家禮》而行,執親喪,三年不御酒肉。子孫從化,皆孝謹,雖嘗仕宦,不敢一毫有違家法。諸婦惟事女工,不使預家政。宗族、閭里,皆懷之以恩。家蓄兩馬,一出則一為之不食,人以為孝義所感。

初,李孟既逃去,有譖於帝者曰:“內難初定時,孟嘗勸皇太子自取。”帝弗之信。一日,太子侍夜宴,飲半,忽戚然改容,帝曰:“吾弟何不樂?”太子從容起謝曰:“賴天地、祖宗神靈,神器有歸。然成今日母子、兄弟之歡者,李道復之功為多。適有所思,不自知其變於色耳。”道復,孟之字也。帝感其言,即命訪孟,得之許昌陘山,遣使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