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十七 起旃蒙單閼四月,盡著雍敦牂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皇慶中,命西僧必蘭納識里翻繹諸梵經典,至是特賜銀印,授光祿大夫。

延祐四年丁巳,一三一七年

春,正月,庚子,帝謂左右曰:“中書比奏百姓乏食,宜加賑恤。朕思民飢若此,豈政有過差以致然歟?向詔百司務遵世祖成憲,宜勉力奉行,輔朕不逮,惟當省刑薄賦,庶使百姓各遂其生也。”

乙卯,諸王托克托駐雲南,擾害軍民,以昂輝代之。丙辰,以知樞密院事鄂勒哲為雲南行省平章政事。

壬戌,冀寧路地震。

閏月,丙戌,以立皇太子詔天下,賜鰥寡孤獨鈔,減免各路租稅有差。

辛卯,封拜特穆爾為汾陽王。

壬辰,賑汴梁等路飢。

二月,甲辰,敕郡縣各社復置義倉。

戊申,授近侍鄂勒哲布哈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

乙丑,升蒙古國子監秩正三品,賜銀印。

三月,丁卯,帝如上都。

夏,四月,己亥,德安旱,免屯田租。

戊申,達哈遜寇邊,吳王多勒達等敗之,賜賚有差。

乙丑,帝夜坐,憂旱,謂侍臣曰:“雨鱨[不時,奈何?”蕭拜珠曰:“宰相之過也。”帝曰:“卿不在中省耶?蕭拜珠惶愧。頃之,帝露香默禱。既而大雨,左右以雨衣進,帝曰:“朕為民祈雨,何避焉!”

翰林學士承旨圖古勒都爾密實、劉賡等譯《大學衍義》以進,帝覽之,謂群臣曰:“《大學衍義》議論甚嘉,其令翰林學士阿琳特穆爾編譯之。”

五月,戊寅,改太子衛率府為中翊府。

壬午,黃州、高郵、真州、建寧等處,流民群聚,持兵抄掠,敕所在有司:“其傷人及盜者罪之,餘並給糧遣歸。”

以翰林學士承旨齊勒特穆爾為中書平章政事;以平章烏拜都拉為集賢大學士。己丑,擢左丞阿爾哈雅為平章政事,參政奇塔為右丞,高昉為左丞。

己丑,以參議中書省事完珠、張思明為參知政事。

浮屠妙總統有寵,敕中書官其弟五品,思明執不可。帝大怒,召見,切責之,對曰:“選法,天下公器。徑路一開,來者雜遝,故寧違旨獲戾,不忍隳祖宗成憲,使四方得窺陛下淺深也。”帝心然其言而業已許之,曰:“卿可姑與之,後勿為例。”乃以為萬億庫提舉,不與散官。

六月,戊申,中書右丞相特們德爾罷,以左丞相哈克繖為右丞相。

特們德爾貪虐日甚,中外切齒,群臣不知所為,中丞楊多爾濟慨然以糾正其罪為己任。上都富民張弼,殺人系獄,特們德爾使家奴脅留守賀勝使出之,勝不可。而多爾濟已廉得其贓巨萬,乃與蕭拜珠及勝奏發其事,內外御史共劾奏其“桀黠奸貪,欺上罔下;占據晉王田及衛兵牧地;竊食郊廟供祀馬;受人珠寶之賄,動以萬計。且既位極人臣,又領宣政院事,以其子巴爾濟蘇為之使,諸子無功於國,盡居貴顯,縱家奴凌虐官府,為害百端。以致陰陽不和,山移地震,災異數見,百姓流亡;己乃恬然略無省悔。私家之富,又在阿哈瑪特、僧格之上。四海疾怨已久,願早加顯戮以示天下。”奏上,帝震怒,詔逮問,特們德爾逃匿興聖近侍家。帝為不御酒數日以待決獄,誅其大奴同惡數人,特們德爾終不能得。多爾濟持之急,徽政近臣以太后旨,召多爾濟至宮門責之,對曰:“待罪御史,奉行祖宗法,非敢違太后旨也。”帝不忍傷太后意,但罷其相位,而遷多爾濟為集賢學士。

己酉、烏拜都拉復為中書平章政事。

參知政事張思明,持法峭直,近臣疾之,日構讒間,遷工部尚書。帝顧左右曰:“張士瞻居工部,得毋怏怏乎?”對曰:“勤職如初。”帝嘉嘆之,鏇授宣徽院副使。士瞻,思明之字也。

壬子,以工部尚書王桂為中書參知政事。

癸亥,禁總攝沈明仁所佩司空印,毋移文有司。

秋,七月,乙亥,中書平章政事李孟罷。

孟以衰病,乞解政權歸田裡,帝不得已,從所請。復為翰林學士,入侍宴間,禮遇尤厚。

以江浙行省左丞王毅為中書平章政事。

己丑,成紀縣山崩,土石潰徙,壞田稼廬舍,壓死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