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十一 起強圉作噩七月,盡上章困敦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帝問閻復曰:“中書左相難其人,卿試舉所知,誰可任者?”復以哈喇哈斯對。時視政江浙才七日,遂被征。哈喇哈斯既拜命,斥言利之徒,一以節用愛民為務,有大政事,必引儒臣雜議。京師久闕孔子廟,而國學寓他署,乃奏建廟學,選名儒為學官,采近臣子弟入學。又集群議建南郊,為一代定製。

乙巳,太白經天。

二月,癸丑朔,帝如柳林。

丁巳,鄂勒哲等請銓定省部官,以次引見,帝允之。仍諭六部官曰:“汝等事多稽誤,朕昔未知其人為誰。今既閱視,且知姓名,其洗心滌慮,各欽乃職。復蹈前失,罪不汝貸。”

罷四川、福建等處行中書省,陝西行御史台,江東、荊南、淮西三道宣慰司;置四川、福建宣慰司、都元帥府及陝西、漢中道肅政廉訪司。

廣和林、甘州城。

詔:“縉山縣民戶為勢家所蔽者,悉還縣定籍。”

壬申,金齒國來貢方物。

庚辰,帝如上都。

三月,癸巳,命江浙釋教總統補陀僧一山齎詔使日本。詔曰:“向者世祖皇帝嘗遣補陀禪僧如智及王積翁等兩奉璽書,通好日本,鹹以中途有阻而還。自朕臨御以來,綏懷諸國,薄海內外,靡有遐遺,日本之好,宜復通問。今如智已老,補陀僧一山,道行素高,可令往諭,附商舶以行,庶可必達,蓋欲成先帝遺意。至於惇好息民之事,王其審圖之。”

先是浙江平章伊蘇特爾勸帝用兵日本,帝曰:“今非其時。”因其俗奉佛,遂遣一山齎詔往使,而日本竟不至。

甲午,命何榮祖等更定律令。帝諭榮祖曰:“律令,良法也,宜早定之。”既而書成,上之,且言:“臣所釋者三百八十條,一條有該三四事者。”帝以古今異宜,不必相沿,詔元老大臣聚聽之。未及頒行而榮祖卒,追封趙國公,諡文憲。

詔:“軍官受贓,罪重者罷職,輕者降其散官或決罰就職,停俸期年,許令自效。”

乙巳,行御史台劾平章嘉琿受財三萬餘錠,嘉琿復言平章迪里布哈領財賦時盜鈔三十萬錠,及行台中丞張閭受李元善鈔百錠,敕俱勿問。

自崔彧卒後,帝命昭文館大學士、平章軍國事博果密行御史中丞事。有因父官受賄賂,御史必欲歸罪其父,博果密曰:“風俗之司,以宣政化、勵風俗為先。若使子證父,何以興孝!”樞密臣受人玉帶,征贓不敘,御史言法太輕,博果密曰:“禮,大臣貪墨,惟曰簠簋不飭。若加笞辱,非刑不上大夫之意也。”

戊申,減江南諸道行台御史大夫一員。

召楊桓為國子司業,未赴,卒。

夏,四月,辛未,禁和林戍軍竄名它籍。

通州至兩淮漕河,置巡防捕盜司凡十九所。

己卯,以禮部尚書伊嚕布哈為中書左丞。

五月,壬午,罷江南諸路釋教總統所。

庚子,復立征東行中書省。高麗國王王昛既復位,而使臣自其國還者,言昛不能服其眾,乃復立征東行省,以福建都元帥奇爾濟蘇為平章政事,共理之。

是月,以鄂、岳諸州旱,免其酒課、夏稅;江陵路旱、蝗,馳其湖泊之禁,並以糧賑之。

六月,癸丑,罷大名路所獻黃河故道田輸租。

戊午,申禁海商以人馬兵杖往諸蕃貿易者。

鐵幡竿渠之開也,執政吝於工費,以郭守敬所言為過,縮其廣三之一。是夏大雨,山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沒人畜廬帳,幾犯行殿。帝謂宰臣曰:“郭太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

秋,七月,庚辰,中書省言:“江南諸寺佃戶五十餘萬,本皆編民,自嘉木揚喇勒智冒入寺籍,宜加釐正。”從之。

八月,己酉朔,太史言是日巳時當日食二分有奇,至期不食,眾懼。保章正齊履謙曰:“當食不食,自古有之。矧巳時近午,陽盛陰微,故當食不食。”遂考唐開元以來當食不食者凡十事以聞。

吳元珪遷工部尚書。時河朔連年水旱,五穀不登,元珪言:“《春秋》之義,以養民為本,凡用民力者必書。蓋民力息則生養遂,生養遂則教化行,而風俗美。”宰相嘉其言,土木之工稍為之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