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十二 起重光赤奮若正月,盡昭陽單閼十二月,凡三年



甲寅,帝如上都。

賑遼陽等路飢。

京畿漕運司言:“歲漕米百萬,全藉船壩夫力。今歲水漲,衝決壩堤六十餘處,雖已修畢,恐霖雨沖圮,走泄運水;河堤淺澀低薄去處,請加修理。”從之。至夏末始畢工,用役萬二百餘人。

夏,四月,庚午,以中書文移太繁,其二品諸司當呈省者,命止關六部。

中書左丞達喇罕言:“僧人修佛事畢,必釋重囚,有殺人及妻妾殺夫者,皆指名釋之。生者苟免,死者負冤,於福何有!”帝嘉納之。

辛未,流朱清、張瑄子孫於遠方,仍給行貲。

庚辰,蛇節降,宋隆濟遁去。丁亥,誅蛇節。

濟南路隕霜殺麥。

五月,己丑朔,開大都、上都酒禁。

丁未,綽和爾入朝,帝諭之曰:“卿鎮北邊,累建大功,雖以黃金周飾卿身,猶不足以盡朕意。”賜以衣冠、金珠等甚厚,拜樞密院副使,仍給其所隸諸軍鈔。

辛亥,奉使宣撫耶律希逸、劉賡言:“平陽僧徹哩威,犯法非一,有司憚其豪強,不敢詰問;聞臣等至,潛逃京師。”中書省言:“宜捕送其所,令省、台、宣政院遣官雜治。”從之。

甲寅,浚上都灤河。

乙卯,詔:“中外官吏無職田者,驗俸給米有差;其上都、甘肅、和林非產米地,給其價。”

禁諸王、駙馬毋輒杖州、縣官吏,違者罪王府官。

般陽路隕霜。

閏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壬戌,詔禁犯曲阜林、廟者。

己巳,中書右丞相、加太傅、錄軍國重事鄂勒哲薨,謚忠獻。元貞以來,朝廷恪守成憲,詔書屢下,散財發粟,不惜巨萬以頒賜百姓,皆鄂勒哲贊襄之功。帝倚任甚重,而能處之以安靜,不急於功利,人益稱其賢。

復以特穆格為中書平章政事。

初,特穆格乞解機務,詔仍以平章議中書省事。時諸王朝見,未有知典故者,帝曰:“惟特穆格諳之。”凡賜予諸王禮節,悉命掌行。至是遂復以前官授之。

庚辰,雲南行省平章伊蘇岱爾入朝,以所獲軍中金五百為獻,帝曰:“是金卿效死所獲者。”賜鈔千錠。

辛巳,詔:“僧人與民均當差役。”

癸未,各道奉使宣撫言:“去歲被災人戶未經賑濟者,宜免其差役。”從之。

命江浙行省右丞董士選,發所籍朱清、張瑄貨財至京師,其海外未還商舶,至則依例籍沒。

甘肅行省平章哈薩等侵盜官錢、鹽引,命省台官征之。

丙戌,罷營田提舉司。

以奈曼岱為鎮北行省右丞。

舊制,募民中糧以餉邊。是歲,中者三十萬石,用事者挾私為市,殺其數為十萬,民進退失措。奈曼岱請於朝,凡所輸者悉受之,以為下年之數。民感其德。奈曼岱,穆呼哩五世孫也。

六月,己丑,御史台言:“瓜、沙二州,自昔為邊鎮重地,今大軍屯駐甘州,使官民反居邊外,非宜。請以蒙古軍萬人分鎮險隘,立屯田以供軍實。”從之。

庚子,西京道宣慰使帕哈哩鼎,以瑟瑟二千五百餘斤鬻於官,為鈔一萬一千九百餘錠。有旨,除御榻所用外,餘未用者悉還之。

癸卯,詔:“凡官軍子弟年及二十者,與民官子孫同儤直一年,方許襲職;萬戶於樞密院,千戶於行省,百戶於本萬戶。”

乙巳,罷行省簽省。

命甘肅行省修阿合潭、曲尤濠以通漕運。

瓮山看閘提領言:“自閏五月末,晝夜雨不止,六月初旬夜半,山水暴漲,漫流堤上,衝決水口。”遂命都水監修白浮、瓮山河堤。白浮、瓮山,即通惠河上源之所出也。

台州風、水大作,寧海二縣死者五百五十人。

秋,七月,壬戌,御史台言:“前河間路達嚕噶齊呼賽音,轉運使術甲德壽,皆坐贓罷。今呼賽音以獻鷹犬,復除大寧路達嚕噶齊,術甲德壽以迪里密實妄奏其被誣,復除福寧知州,並宜改正不敘,以戢奸貪。”從之。

禁僧人以修建寺宇為名,齎諸王令旨,乘傳擾民。

丙寅,以哈喇哈斯為中書右丞相、知樞密院事。

丁丑,中書省言:“大同稅課,比奉旨賜乳母楊氏。其家掊斂過數,擾民尤甚。”敕賜鈔五百錠,其稅課依例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