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三十八 起強圉協洽七月,盡著雍涒灘七月,凡一年有奇



辛亥,特穆爾布哈進封淮王。

甲寅,以右丞相鄂勒哲特穆爾、翰林承旨達爾瑪、平章政事鄂勒哲特穆爾並知大撫軍院事。

癸丑,吳圜丘、方丘及社稷壇成,並仿漢制,為壇二成。

丙辰,鄂勒哲特穆爾言:“大撫軍院專掌軍機,今後迤北軍務,仍舊制樞密院管,其餘內處諸王、駙馬、各處總兵、行省、行院、宣諭司一應軍情,不許隔越,徑移大撫軍院。”

以詹事院同知李國鳳同知大撫軍院事,中書參知政事鄂勒哲特穆爾為副使,左司員外郎耀珠、樞密院參議王弘遠為經歷。

庚申,鄂勒哲特穆爾言:“諸軍將士有能用命效力,建立奇功者,請所賞宣敕依常制外,加以忠義功臣號。”從之。

時詔書雖下,諸將皆不用命。李思齊聞摩該為變,關保、浩爾齊夜遁,遂解兵而西。托音特穆爾盡劫掠山東民畜而西趨衛輝,庫庫特穆爾盡率河、洛民兵北渡懷慶,摩該懼庫庫兄弟有夾攻衛輝之勢,亦劫掠衛輝民畜而北,屯彰德,朝廷無如之何。

關保列庫庫罪狀於朝,舉兵攻之。

辛酉,命鄂勒哲特穆爾仍前少師、知樞密院事,伊蘇仍前太保、中書右丞相,特哩特穆爾以太尉為添設中書左丞相。

丙寅,立行樞密院於阿南達察罕諾爾,命陝西行省左丞相圖嚕仍前少保兼知行樞密院事。

戊辰,命特哩特穆爾仍前太尉、左丞相,知大撫軍院事,中書右丞陳敬伯為中書平章政事。

吳王以書諭沂州王宣父子曰:“爾父子數年前與吾書云:‘雖在蒼顏皓首之際,猶望閣下鼓舞群雄,殪子嬰於鹹陽,戮商辛於牧野,以清區宇。’今整兵取河南,已至淮安,爾若能奮然來歸,相與戮力戡亂,豈不偉哉!”

己巳,吳太廟成,四世祖各為廟,高祖居中,曾祖居東第一廟,祖居西第一廟,考居東第二廟。

吳王命參政朱亮祖討方國珍,戒之曰:“三州之民,疲睏已甚,城下之日,毋殺一人。”

九月,甲戌朔,義士戴晉生上皇太子書,言治亂之由。

命中書右丞相伊蘇以兵往山東,參知政事法圖呼喇分戶部官,一同供給。

乙亥,以兵起,迤南百姓供給繁重,其真定、河南、陝西、山東、冀寧等處,除軍人自耕自食外,與免民間今年田租之半。

辛巳,吳大將軍徐達克蘇州,執張士誠。

時圍城既久,熊天瑞教城中作飛炮,拆祠廟、民居為炮具,達令軍中架木若屋狀,承以竹笆,軍伏其下,載以攻城,矢石不得傷。達督將士破葑門,常遇春破閶門新寨,遂率眾渡橋,進薄城下。其樞密唐傑,登城拒戰,士誠駐軍門內,令周仁立柵以補外城。傑及周仁、潘元紹皆降,士誠軍大潰,諸將遂蟻附登城。士誠更使其副樞密劉毅收餘兵,尚二三萬,親率之,戰於萬壽寺東街,復敗,毅降。士誠倉皇歸,從者僅數騎。初,士誠謂其妻劉氏曰:“我敗且死,若曹何為?”劉曰:“必不負君!”乃積薪齊雲樓下,城破,自焚死。士誠獨坐室中,達遣李伯升諭意,時日已暮,士誠拒戶自經。伯升決戶,令降將趙世雄挽解之,氣未絕,復甦。達又令潘元紹以理曉之,反覆數四,士誠瞑目不言,乃以舊盾舁之出葑門,中途,易以戶扉,舁至舟中。蕕其官屬平章李行素、徐義、左丞饒介等,並元宗室神保大王、赫罕等,皆送建康,而誅熊天瑞。

初,達與遇春約,城破之日,中分撫之。先集將士,申明王意,令將士各懸小木牌,令曰:“掠民財者死,拆民居者死,離營二十里者死!”及城破,達軍其左,遇春軍其右,號令嚴肅,軍士不敢妄動,居民宴然。

癸未,吳王聞蘇州已破,命中書平章政事胡廷瑞取無錫州,仍命大都督府副使康茂才繼之。又命虎賁左衛副使張興,率勇士千人赴淮安候師期;又令濠州練習平鄉山寨軍,會取膠州、登、萊;義命江淮衛以兵千人守御邳州。

吳徐達等遣兵取通州,乙酉,次狼山,其守將率所部降。

無錫莫天祐以城降於吳。

初,天祐附張士誠,士誠累表為同僉樞密院事,亦羈縻而已。徐達數遣使諭降,天祐俱殺之。至是胡廷瑞等攻其城,州人張翼知事急,率父老見天祐曰:“張氏就縛,縱固守,將誰為?一城生命存亡,皆在今夕,願熟慮之。”天祐沉思良久,乃許降。翼縋城下,納款於廷瑞,廷瑞喜曰:“城不受兵,皆汝力也!”翼還告,天祐遂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