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十九 起重光作噩正月,盡昭陽大淵獻十二月,凡三年



十二月,辛丑,立伊奇哩氏為皇后,遣攝太尉、中書右丞相特們德爾持節授玉冊、玉寶。

庚戌,作太廟正殿。

甲寅,幸西僧灌頂寺。

疏玉泉河。

甲子,命帝師往西番受具足戒,賜金千三百五十兩,銀四千五十兩,幣帛萬匹,鈔五十萬貫。

以諸王錫濟伯使者數入朝,發兵守北口及盧溝橋。

乙丑,置中瑞司,冶銅五十萬斤作壽安山寺佛像。

特們德爾雖家居,其黨布列朝中,事必稟於其家;以拜珠故,不得大肆其奸,百計傾之,終不能遂。

在京倉曹管庫之職,歲終例應注代,時左丞張思明稱疾不出,眾旨顧望。拜珠以事不可緩,乃日坐省中,謂僚屬曰:“左丞病,省事遂廢乎?”郎中李處恭曰:“金谷之職,須慎選擇,不得其人,未敢遽擬。”拜珠曰:“汝為賣官之計耳。”遣人善慰思明,思明乃出,共畢銓事。

是歲,集賢侍講學士李孟卒。

孟既罷政左遷,嘗語人曰:“老臣待罪中書,無補於國,聖恩寬宥,不奪其祿,今老矣,其何以報稱!”帝聞而善之,恩意稍加。及卒,御史累章辨其誣,詔復元官,贈舊學同德翊戴輔治功臣,進封魏國公,諡文忠。

樞密院副使吳元珪與知械密院事特穆爾布哈上軍民之政十餘事,大抵言:“諸王、近侍不可乾軍政,管軍官吏不可漁取軍戶,軍官之材者當遷其職,有司賦役當務均一,而軍民不可有所偏,軍官襲職惟傳嫡嗣,而支庶不可有所亂。”帝並嘉納,詔施行之。

以右侍儀兼修起居注星吉為監察御史。

星吉,河西人,少給事仁宗潛邸,以精敏稱,故帝擢用之。在台中,直聲大著。

至治二年年

春,正月,庚午,廣太廟。

甲戌,禁漢人執兵器出獵及習武藝。

丁丑,親祀太廟。始備法駕,設黃麾大杖。帝服通天寇、絳紗袍,出自崇天門,左丞相拜珠攝太尉以從。帝顧拜珠曰:“朕用卿言,舉行大禮,亦卿所共喜也。”對曰:“陛下以帝王之道化成天下,非獨臣之幸,實四海蒼生所共慶也。”致齋大次,行酌獻禮,升降周鏇,儼若素習,中外肅然。明日還宮,拜珠率百官稱賀於大明殿。執事之臣及導駕耆老賜金帛有差。拜珠又奏建太廟前殿,議行祫禘配享等禮。

戊寅,敕有司存恤孔氏子孫貧乏者。

辛巳,敕:“台憲用人,勿拘資格。”

儀封縣河溢傷稼,賑之。

癸未,流徽政院使羅源於耽羅。

柳林行殿成。

癸巳,以西僧羅藏為司徙。

二月,庚子,置左右奇徹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命拜珠總之。

罷上都歇山殿及帝師寺役。

辛丑,賜特克實父祖碑。

甲寅,以太廟役軍造流杯池行殿。

乙卯,以西僧亦思剌蠻殿普有疾,釋大辟囚一人,笞罪二十人。

三月,己巳朔,左丞相拜珠以學校政化大源,似緩實急,而主者不務盡心,遂致廢馳,請令中書平章政事廉恂、參議中書省事張養浩、都事富珠哩翀董之;外郡學校,仍命御史台、翰林院、國子監同議興舉,從之。

辛未,禁捕天鵝,違者籍其家。

丙子,罷京師諸營繕役卒四萬餘人。

河間、河南、陝西十二郡春旱秋霖,民飢,免其租之半。

戊寅,修大者城。

庚辰,敕:“江浙僧寺田,除宋故有永業及世祖所賜者,餘悉稅之。”

丙戌,復置市舶提舉司於泉州、慶元、廣東三路,禁子女、金銀、絲綿下番。

丁亥,鳳翔道士王道明,以妖言伏誅。

己丑,命有司建穆呼哩祠於東平,仍樹碑。

以國用匱竭,停諸王賞賚及皇后歲賜。

庚寅,命將作院更制冕旒。

辛卯,監察御史何守謙,坐贓杖免。

丁酉,幸柳林,駙馬許納之子蘇拉訴曰:“臣父謀叛,臣母私從人。”帝曰:“人子事親,有隱無犯。今有過不諫,乃復告訐!”命誅之。

帝從容謂拜珠曰:“朕思天下之大,非朕一人思慮所及。汝為朕股肱,毋忘規諫,以輔朕之不逮。”拜珠頓首謝曰:“昔堯、舜為君,每事詢眾,善則捨己從人,萬世稱聖。桀、紂為君,拒諫自賢,悅人從己,好近小人,國滅而身不保,民到於今稱為無道之主。臣等仰荷洪恩,敢不竭忠以報?然凡事言之則易,行之則難,臣等不言,則臣之罪也。”又嘗謂拜珠曰:“今亦有如唐魏徵之敢諫者乎?”對曰:“槃圓則水圓,盂方則水方。有太宗納諫之君,則有魏徵敢諫可之臣。”或言佛教可治天下者,帝問之,對曰:“清淨寂滅,自治要也;若治天下,舍仁義則綱常亂矣。”帝皆嘉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