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十九 起重光作噩正月,盡昭陽大淵獻十二月,凡三年



夏,四月,戊戌朔,帝如上都。中書左司都事富珠哩翀從帝次龍虎台,丞相拜珠命翀傳旨中書,翀行數步還,曰:“命翀傳否?”拜珠嘆曰:“真謹飭人也!”間謂翀曰:“爾可作宰相否?”翀對曰:“宰相固不敢當,然所學,宰相事也。夫為宰相者,必福、德、才、量四者皆備,乃足當耳。”拜珠大悅,以酒觴翀曰:“非公不聞此言。”

乙丑,中書省臣請節賞賚以紓民之力,帝曰:“朕思所出倍於所入,出納之際,卿輩宜慎之,朕當撙節其用。”

五月,乙巳,修滹沱河堤。

庚午,奉符、臨邑二縣民謀逆,其首王驢兒伏誅,餘杖流之。

庚辰,置營於永平,收養蒙古子女,遣使諭四方,匿者罪之。

癸未,置宗仁蒙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以拜珠領其事。

甲申,帝幸五台山,拜珠曰:“自古帝王得天下以得民心為本,失其心則失天下。錢穀,民之膏血,多取則民困而國危,薄斂則民足而國安。”帝曰:“卿言甚善。朕思之,民為重,君為輕,國非民則何以為君!今理民之事,卿等當熟慮而慎行之。”

甲申,以吳全節為玄教大宗師,特進上卿。

閏月,戊戌,封諸葛忠武侯為“威烈忠武顯靈仁濟王”。

癸卯,禁白蓮佛事。

甲辰,御史台請黜監察御史不稱職者,以示懲勸;從之。

戊申,以特們德爾子、同知樞密院事拜坦知樞密院事。

壬子,作紫檀殿。

丙寅,辰州沅陵縣洞蠻為寇,遣民捕之。

敕:“已除不赴任者,奪其官。”

六月,丁卯朔,帝至五台山,禁扈從宿衛毋踐民禾。

癸酉,申禁日者妄談天象。

丙子,修渾河堤。

壬午,辰州江水溢,壞民廬舍。

是月,前翰林學士承旨趙孟頫卒,追封魏國公,諡文敏。

秋,七月,丁未,賜拜珠平江田萬畝。拜珠辭曰:“陛下命臣釐正庶務,若先受賜田,人其謂我何!”帝曰:“汝勛舊子孫,加以廉慎,人或授例,朕自諭之。”

帝自五台還,戊午,次應州,辛酉,次渾源州。拜珠奏召中書左丞張思明至,數其罪,杖而免之,籍其家。

八月,己巳,道州寧遠縣民符翼軫作亂,有司討擒之。

甲戌,帝次奉聖州,築宗仁衛營。

帝留意民事,戊寅,詔畫《蠶麥圖》於鹿頂殿壁,以時觀之。

庚辰,增壽安山寺役卒七千人。

庚寅,太師、中書右丞相特們德爾卒於家,命給直市葬地。

九月,丙辰,太皇太后鴻吉哩氏崩。

庚申,敕停今冬祀南郊。

癸亥,地震。

甲子,作層樓於涿州鹿頂殿西。

冬,十月,丁卯朔,太史院請禁明年興作土工,從之。

戊辰,享太廟。先是太常奏,國哀以日易月,旬有二日外乃舉祀事,帝曰:“太廟禮不可廢,迎香去樂可也。”至是以廟工未畢,妨陳宮縣,止用登歌。

丙子,江南行台御史大夫托克托,坐請告未得旨輒去職,杖謫雲南,從御史大夫特克實奏也。

甲申,建太祖神御殿於興教寺。

己丑,以中書左丞相拜珠為右丞相,監修國史。帝欲爵以三公,懇辭,遂不置左相,獨任以政。參議中書省事王結言於拜珠曰:“為相之道,當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患不可猶豫,猶豫恐生它變;服用不可奢僣,奢僣則害及於身。”拜珠深是之。

治書侍御史索諾木罷,為翰林侍講學士;特克實奏復其職,帝不允。

十一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己亥,以立右丞相,詔:“天下流民復業者,免差稅三年;站戶貧乏鬻賣妻子者,官贖還之。凡差役造作,先科商賈末技富貴之家,以優農力。免陝西明年差稅十之三,各處官佃田明年租之十二,江淮創科包銀全免之。”

監察御史李端,言近者京師地震,日月薄蝕,皆臣下失職所致,帝自責曰:“是朕思慮不及致然。”因敕群臣亦當修飭以謹天戒。

罷世祖以後冗置官。

括江南僧有妻者為民。

癸卯,地震。

甲辰,罷徽政院。

丙午,造龍船三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