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十九 起重光作噩正月,盡昭陽大淵獻十二月,凡三年



壬子,遣回回炮手萬戶赴汝寧、新蔡,遵世祖舊制教習炮法。

靜江、邕、柳諸郡獠為寇,命湖廣行省督兵捕之。

丙辰,泉州民留應總作亂,命江浙行省遣兵捕之。

辛酉,禁故殺子孫誣平民者。

初,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趙世延,為其弟訟不法事,系獄待對,其弟逃去,特們德爾必欲殺之,有司承望風旨,數脅令自裁,世延終不為動。至是丞相拜珠為言其無罪,詔釋之。仍著令:“原告逃百日不出,則釋待對者。”

二月,癸亥朔,作上都華嚴寺、帝師帕克斯巴寺及丞相拜珠第,役軍六千二百人。

定軍官襲職,嫡長子孫幼者,令諸兄弟攝之,所受制敕書權襲,以省爭訟。

丙寅,翰林國史院進《仁宗實錄》。進前數日,監修拜珠詣國史院聽讀首卷,書大德十年事,不書左丞相哈喇哈斯定策功,惟書越王圖喇勇決。拜珠從容謂史官曰:“無左丞相,雖百越王何益!錄鷹犬之勞而略發蹤指示之人,可乎?”立命書之,其它筆削未盡然者,一一正之。人皆服其卓識。

己巳,修廣惠河閘十有九所,治野狐、桑乾道。

癸酉,畋於柳林。帝顧謂拜珠曰:“近者地道失寧,風雨不時,豈朕纂承大寶行事有闕歟?”對曰:“地震自古有之,陛下自責固宜,亦由臣等失職,不能燮理。”帝曰:“朕在位三載,於兆姓萬物,豈無乘戾之事!卿等宜與百官議,有便民利物者,朕即行之。”

拜珠患法制不一,有司無所守,請詳定舊典以為通制。於是命樞密副使完顏納坦、集賢學士侍御史曹伯啟纂集累朝格例而損益之。書成,辛巳,奏上,凡二千五百三十九條,名曰《大元通制》,頒行天下。伯啟言:“五刑者,刑異五等。今黥、杖、徒役於千里之外,百無一生還者,是一人身備五刑,非五刑各底於人也,法當改易。”丞相雖是之而不果行。

丙戌,雨土。

造五輅旗。

丁亥,敕金書《藏經》二部,命拜珠等總之。

戊子,封鷹師布哈為趙國公。

辛卯,以太子賓客巴圖廉貧,賜鈔十萬貫。

三月,壬辰朔,帝如上都。

丁酉,平江路嘉定州飢,發粟六萬石賑之。

丁未,西番參卜郎諸族叛,敕鎮西武靖王綽斯監等發兵討之。

戊申,祔太皇太后於順宗廟室,上尊謚曰昭獻元聖皇后。

辛亥,以圓明、王道明之亂,禁僧、道度牒符弦。

丙辰,敕:“醫、卜、匠官,居喪不得去職,七十不聽致仕,子孫無蔭敘,能紹其業者量材錄用。”

監察御史拜珠、嘉琿坐舉巴斯爾濟蘇失當,並黜免。

夏,四月,壬戌朔,敕天下諸司命僧誦經十萬部。

丁卯,旌內黃縣節婦王氏。

己巳,浚金水河。

甲戌,敕都功德使庫爾嚕至京師。釋囚大辟三十一人,杖五十七以上者六十九人。放籠禽十萬,命有司償其直。

己卯,詔行助役法。遣使考視稅籍高下,出田若干畝,使應役之人更掌之,收其歲入以助役費,官不得與。

五月,庚子,大風,雨雹,柳林行宮大木盡拔。

辛丑,以特克實獨署御史大夫事。

戊申,監察御史善繼元、宋翼言“特們德爾奸貪負國,生逃顯戮,死有餘辜。”乃命毀所立父祖碑,並追官爵及封贈制書,籍沒其家資,告諭中外。

帝御大安閣,見太祖、世祖遺衣,皆以縑素木棉為之,重加補綴,嗟嘆良久,謂侍臣曰:“祖宗創業艱難,服用節儉乃如此,朕焉敢頃刻忘之!”

戊午,奏元行宮正殿災,上都利用監庫火,帝命衛士撲滅之。因語群臣曰:“也皇始建宮室,於今安焉,至朕而毀,實朕不能圖治之故也。”奇御衛兵戍邊,有卒累功,請賞以官,帝曰:“名爵豈賞人之物!”賜鈔三千貫。

六月,寇圍寧都,州民孫王臣出糧餉軍,旌其門。

丁卯,西番參卜郎諸寇未平,遣徽政使醜嚕往督師。

壬申,將作院使哈撒布哈,坐罔上營利,杖流之,籍其家。

留守司以雨請修都城,詔以不宜大興土功,其略完之。

癸酉,太常請纂修累朝儀禮,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