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五十八 起強圉單閼正月,盡屠維大荒落十二月,凡三年



庚申,以旱,詔決繫囚。

癸亥,金主如建春宮;丙寅,還宮。

丁卯,罷江、浙、荊湖、福建招軍。

戊辰,金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帥布薩揆卒於下蔡。喪歸,金主親臨奠,謚武肅。揆體剛內和,與物無忤,臨民有惠政。其為將也,軍門鎮靜,賞罰必行。初渡淮,即命撤去浮梁,所至皆因糧於敵,無饋運之勞。未嘗輕用士卒,與之同甘苦,人亦樂為用。

金完顏匡久圍襄陽,士卒疾疫;會聞崇洗至汴,庚午,引師還。

辛未,蠲兩淮被兵諸州租賦。

癸酉,金判平陽府事衛王永濟改武定軍節度使,兼奉聖州管內觀察使。

監興州合江倉益昌楊巨源謀討吳曦,乃陰與曦將張林、朱邦寧及忠義士朱福等深相結。眉州人程夢錫知之,以告安丙。丙時稱疾,未視事,乃屬夢錫以書致巨源,延至臥所。巨源曰:“先生而為逆賊丞相長史耶?”丙號哭曰:“目前兵將,我所知,不能奮起。必得豪傑,乃滅此賊。”巨源曰:“非先生不足以舉此事,非巨源不足以了此事。”會興州中軍正將李好義,亦結軍士李貴、進士楊君玉、李坤辰、李彪等數十人謀誅曦。好義曰:“此事誓死報國,救四蜀生靈。但曦死後,若無威望者鎮撫,恐一變未已,一變復生。”欲立長史安丙以主事,使坤辰邀巨源與會。巨源往與約,還報丙。丙始出視事。君玉與白子申共草密詔。

乙亥,未明,好義率其徒七十四人入偽宮。時偽宮門洞開,好義大呼而入曰:“奉朝廷密詔,以安長史為宣撫,令我誅反賊,敢抗者夷其族。”曦衛兵千餘,聞有詔,皆棄梃而走。巨源持詔乘馬,自稱奉使,入內戶。曦啟戶欲逸,李貴前執之,刃中曦頰。曦反撲貴仆於地,好義即呼王換斧其腰,曦始縱貴,貴遂斫其首,馳告丙。宣詔,持曦首撫定,城中市不易肆,盡收曦黨,殺之。眾推丙權四川宣撫使,巨源權參贊軍事。丙陳曦所以反及矯制平賊便宜賞功狀,上疏自劾,待罪,函曦首及違製法物與曦所受金人詔印送於朝。曦僣立凡四十一日。

先是韓侂胄聞曦反,大懼,與曦書,許以茅土之封,且召知鎮江府宇文紹節問計。紹節云:“安丙必能討賊。”侂胄乃密以帛書諭丙云:“若能圖曦報國以明本心,即當不次推賞。”書未達而誅曦,露布已至,舉朝大喜。

曦首至臨安,獻於廟社,梟之市三日。詔誅曦妻子,家屬徙嶺南,奪曦父挺宮爵,遷曦祖璘子孫出蜀,存璘廟祀,玠子孫免連坐。

金珠赫哷果勒齊未至蜀而吳曦已誅,金主聞之,意殊沮,遣使責完顏綱曰:“曦之降,自當進據仙人關,以制蜀命,且為曦重。既不據關,復撤兵,使安丙無所憚,是宜有今日也!”

三月,丁丑,斬偽四川都轉運使徐景望於利州。

庚子,以楊輔為四川宣撫使,安丙副之,許奕為宣諭使。

金以完顏匡為左副元帥。

壬寅,四川宣諭使程松落職,筠州安置;尋徙澧州。

楊巨源、李好義謂安丙曰:“曦死,賊破膽矣。關外西和、成、階、鳳四州,為蜀要害,宜乘勢復取之;不然,必為後患。”丙從之,好義進兵,次於獨頭嶺,會忠義及民兵夾擊,金人死者蔽路。七日,至西和州,金將完顏欽遁去。好義整眾而入,軍民歡呼迎拜,好義籍府庫以歸於官。於是張林、李簡復成州,劉昌國復階州,張翼復鳳州,孫忠銳復大散關。金鞏州鈐轄完顏阿實戰死,金主命完顏綱撤五州之兵,退保要害。好義進趣秦州,軍聲大振,丙心忌之。

夏,四月,丙辰,金以赫舍哩子仁為右副元帥。

己未,以方信孺為國信所參議官,如金軍。時韓侂胄募可以報使金帥府者,近臣薦信孺可使,自蕭山丞召赴行在,命以使事。信孺曰:“開釁自我,金人設問首謀,當以何詞答之?”侂胄矍然。信孺遂持張岩書以行。

丁卯,召楊輔還,以吳獵為四川制置使。時朝廷察安丙與輔異,召輔赴闕。輔抵建康,引咎不進。著作佐郎楊簡言輔棄成都,不當召,遂命輔知建康。

戊辰,以資政殿學士錢象祖參知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