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元紀七 起屠維赤奮若正月,盡重光單閼三月,凡二年有奇



壬辰,泉州大水。

丙申,發侍衛兵萬人完都城。

丁酉,大司徒薩里曼等進《定宗實錄》。

己亥,棣州厭次、濟陽大風雹害稼,免其租。

秋,七月,癸丑,罷緬中行尚書省。

江淮省平章錫布鼎,以倉庫官盜欺錢糧,請依宋法黥而斷其腕,帝曰:“此回回法也。”不允。

戊午,貴州苗蠻三十餘人作亂,入順元城,殺傷官吏,其眾遂盛。湖廣省合兵往討之。

建平賊王靜照伏誅。

乙丑,蕪湖賊徐汝安、孫惟俊等伏誅。

丙寅,雲南闍力白衣甸酋長凡十一甸內附。

丁卯,用僧格言,遣慶元路總管毛文豹,搜括宋時民間金銀諸物,已而罷之。

滄州樂陵旱,免田租三萬餘石。

魏縣御河溢害稼,免其租。

八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丁亥,以南安、建昌等處嘗罹鍾明亮之亂,悉免其田租。

癸巳,地大震,武平尤甚。地陷,黑沙水湧出,壓死按察司官及總管府官王連等,民七千餘人。

己亥,帝聞武平地震,慮納顏黨入寇,遣平章政事特穆爾、樞密院官塔魯呼岱引兵五百人往視。

九月,癸卯,申嚴漢人田豬之禁。

乙巳,禁諸王遣僧建寺擾民。

平章政事棟里特穆爾帥師與哈坦戰,大破之。

丁未,御河決高唐,沒民田,命有司塞之。

武平盜賊乘地震為剽掠,民愈憂恐。特穆爾以便宜蠲租賊,罷商稅,弛酒禁,斬為盜者。發鈔八百四十錠,轉海運米萬石以賑之。

帝自上都還,駐蹕龍虎台,遣阿喇根薩里馳還,召集賢、翰林兩院問致災之由。議者畏僧格,但泛引經偉及五行災異之言,以修人事、應天變為對,莫敢議及時政。

先是僧格遣實都、王巨濟等理算天下錢穀,已征入數百萬,未征者尚數千萬,害民特甚,民不聊生,自殺者相屬,逃山林者,則發兵捕之。於是集賢直學士趙孟頫為阿喇根薩里言:“宜請赦天下,盡與蠲除,庶幾天變可弭。”阿喇根薩里素與孟頫善,入奏,具如孟頫言,帝從之。詔草已具,僧格怒,謂必非帝意。孟頫曰:“此錢穀未征者,其人死亡已盡,何所從取!非及是時除免之,他日言事者,倘以失陷錢穀數千萬歸罪尚書省,豈不為丞相深累耶?”僧格悟,遂赦天下,民得稍蘇。

丁卯,命江淮行省鉤考行教坊司所總南樂工租賦。

置四巡檢司於宿遷之北,以所罷陸運夫為兵,護送會通河上供之物,禁發民挽舟。

僧格貴幸已極,諱言師事丹巴而背之。丹巴知不見容,力請西歸,尋復召還,謫之潮州。

冬,十月,壬申,封皇孫噶瑪拉為梁王,賜金印,出鎮雲南。

甲戌,立會通、汶、泗河道提舉司。

丁丑,尚書省言:“江陰、寧國等路大水,民流移者四十餘萬戶。”帝曰:“此亦何待上聞,當速賑之!”

己丑,新作太廟登歌、宮縣樂。

以錫寶齊歲取鸕鶿成都擾民,罷之。

十一月,戊申,江淮行省平章布琳濟岱言:“福建盜賊已平,惟浙東一道地極邊惡,賊所巢穴。宜以哈喇岱一軍戍沿海明、台;伊拉齊一軍戍溫、處;紥呼岱一軍戍紹興、婺。其寧國、徽初用土兵,後皆與賊通,宜以高郵、泰兩萬戶漢軍易地而戍。揚州、建康、鎮江三城,跨據大江,人民繁會,宜置七萬戶府;杭州行省諸司府庫所在,置四萬戶府。水戰之法,舊止十所,宜擇瀕海沿江要害二十二所分兵閱習,伺察諸盜。錢塘控扼海口,舊止戰船二十艘,故海賊時出,奪船殺人,宜增置百艘,則盜賊不敢發。”從之。

庚戌,罷雲南會川路采碧甸子。

壬戌,大司徒薩里曼等進《太宗實錄》。

癸亥,河決祥符義唐灣,太康、通許、陳、潁二州大被其患。

甲子,御史台言:“江南盜起,討賊官利其剽掠,復以生口充贈遺,請給還其家。”帝嘉納之。

徙河北、河南道按察司治許州。

乙丑,易水溢、雄、霸、任丘、新安田廬漂沒無遺,命有司築堤障之。

十二月,辛未,以衛尉院為太僕寺。

己卯,命樞密院括民間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