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五十六 起重光作噩正月,盡閼逢困敦三月,凡三年有奇



戊戌,金初制內侍寄祿官。

乙巳,金主還宮。

三月,辛亥,詔:“宰執各舉可守邊郡者二三人。”

甲寅,金初制宮院司都監、同監各一人。

己未,初命提刑以五月按部理囚。

己巳,詔:“諸路帥臣、總領、監司,舉任將帥者,與本軍主帥列上之。”

自渡江以來,員多闕少。紹興末,寺監丞、簿、學官、大理司直、樞密院編修官,始皆有待次者。乾道中,東南郡守率待闕五六年,蜀中亦三四年,由是朝士罕肯丐外,而勢要之人多攘闕者。淳熙中,詔存留州郡十五闕,慶元初又增為三十闕,然廟堂牽於丐請,率多借用。夏,四月,辛卯,言者請以嘉興府、處、台、衢、嚴、信、池、袁、撫、江、潮、漳、泰、溫、徽州十五闕,令中書再行注籍,專待職事官,餘如有經營留闕之人,令給舍繳駁,台諫論奏;從之。

己亥,金定遷三品官法,復撲買河濼法。

辛丑,金主諭御史台:“諸訴事於台,當以實上聞,不得輒稱察知。”

癸卯,金主如萬寧宮。李愈復諫曰:“北部侵我舊疆,千有餘里。不謀雪恥,復欲北幸,一旦有警,臣恐丞相襄、樞密副使安國等不足恃也。況皇嗣未立,群心無定,豈可遠事逸游哉!”金主異其言。

是月,復太學混補法。

先是太學補弟子員,每三歲科舉後,差官鎖院,凡四方舉人皆得就試,取合格者補入之,謂之混補。淳熙後,朝義以就試者多,欲為之限制,乃立待補之法。諸路漕司及州軍皆以解試終場人數為準,每百人取六人,許赴補試,率以開院後十日揭榜。然遠方士人多不就試,則為它人取其公據代之,冒濫茲甚;慶元中,罷之。至是復行混補,就試者至三萬七千餘人,分六場十八日引試雲。

五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戊申,金主如泰和宮。

辛亥,金初薦薪於太廟。

壬戌,金諭有司曰:“金井納巴,不過二三日留,朕之所止,一涼廈足矣,若加修治,徒費人力。其藩籬不急之處,用圍幕可也。”

甲子,金更泰和宮曰慶寧,長樂川曰云龍。

己巳,賜禮部進士傅行簡以下四百九十七人及第、出身。

金敕御史台:“京師拜廟及巡幸所過州縣,止令灑掃,不得以黃土覆道,違者糾之。”

六月,己卯,行都火。

壬午,浚逝西運河。

辛卯,禁都民以火說相驚者。

金諭尚書省:“諸路禾稼及雨多寡,令州郡以聞。”

秋,七月,乙卯,金朝獻於衍慶宮。

癸亥,以旱釋諸路杖以下囚。

己巳,命有司舉行寬恤之政;庚午,復推廣之。

八月,丙子,以吏部尚書袁說友同知樞密院事。

癸未,建寶謨閣,以藏《光宗御集》。

己丑,作壽慈宮,請太皇太后還內。

丙申,金有司奏鳳凰見於磁州武安縣鼓山石聖台。

甲午,謝深甫等上《慶元條法事類》。

丁酉,金主還宮。皇上特哩生,李元妃所生也。群臣上表賀。金主宴群臣於神龍殿,遣官報謝太廟、山陵、太清宮、北嶽、長白山。

九月,己酉,帝朝於壽慈宮。

甲寅,金遣拱衛直都指揮使完顏瑭、侍講學士張行簡來使。金主戒瑭曰:“卿過界勿飲酒,每事聽於行簡。”謂行簡曰:“宋人行禮,好事末節,苟有非是,不可不正。舊例所有,不可不知。”又曰:“頗聞前奉使者過淮,每至中流,即以分界爭渡船,此殊非禮,卿自戒舟人,且語宋使曰:‘兩國和好久矣,不宜爭細故,傷大體。’丁寧諭之,使悉此意也。”

壬戌,奉安光宗皇帝、慈懿皇后神御於景靈宮、萬壽觀。

丙寅,嗣秀王伯圭薨;追封崇王,謚憲靖。

金皇子特哩彌月,金主將加封三等國號,無愜意者。金主念世宗在位最久,年最高,初封葛王,庚午,封特哩為葛五。

是秋,詔監司、帥臣就送還人之官,以省將迎之費也。時黃人傑自隆州守除夔州路提刑,已解官矣,得此旨,遂檄隆州再索送還人,而夔之迓使已至,遂兩用之。其奉行失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