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十二 起昭陽赤奮若正月,盡九月,凡九月



壬午,進韓世忠開府儀同三司、充淮南東路宣撫使,泗州置司。

朝廷以李橫進師,議遣大將,以劉光世兵不練而世忠忠勇,故遣之。仍賜世忠廣馬七綱,軍士甲千副,激賞銀帛三萬匹兩,又出錢百萬緡,米二十八萬斛,為半歲之用。

甲申,初,江西安撫大使司將官李宗諒、燕筠,以所部叛於筠州,引兵侵瀏陽諸縣,李綱為湖南安撫使,遣兵擊降之。詔:“宗諒、筠戮於市,其眾分隸諸軍”。

夏,四月,丁亥,武翼郎、閤門宣贊舍人、知虢州董震為武節大夫、貴州刺史、權商、虢、陝州鎮撫使。震言:“敵兵侵蜀,臣見調本軍三千人自豐陽而西,絕敵糧道。萬一四川將帥不能堅守,墮其謀計,思之寒心。今山東富庶如昔,金人重兵亦不在彼,望朝廷乘此機會,興師深入,可以破偽齊之巢穴,兼牽制金人取四川之兵矣。”

尚書左僕射朱勝非以母憂去職。

己丑,韓世忠言:“近被旨措置建康府江南、北岸荒田,以為屯田之計。沿江荒田雖多,大半有主,難以如陝西例,乞募民承佃。”都督府請如世忠議。乃蠲三年租,田主有訟則歸之,滿五年不言,給佃人為永業。於是詔湖北、浙西、江西皆如之;尋又免科配徭役。

駕部員外郎韓膺胄論:“刑罰輕重,國祚短長系之。望追法仁祖舊章,凡獄官失入死者,終身罰之,雖經赦宥,永不收敘。”帝曰:“此仁祖之事也,其仁民詳刑如此乎!”乃命有司申嚴行下。

辛卯,起復劉光世為檢校太傅、江東宣撫使,屯鎮江。

時光世與韓世忠更戍,世忠至鎮江城下,而奸細入城,焚其府庫;光世擒而鞫之,皆雲世忠所遣,於是訴於帝。江東統制官王德請於光世曰:“韓公之來,獨與德有隙耳,當身往見之。”其下皆謂不可,或請以騎行,德不聽。世忠大驚,謂德曰:“公誠烈丈夫!曩者小嫌,各勿介意。”因置酒結歡而別。

金人去興元。

自金人入梁、洋。蜀中復大震,劍南諸州皆為徙治之計。宣撫處置使張浚,亦不令移潼川軍,聞者皆憤,或取其榜毀之。利州路經略使劉子羽遺浚書,為言已在此,敵必不南,浚乃止。

完顏杲留屯中梁山逾月,始自斜谷去興元。子羽與吳玠謀以兵邀之於武關,不及。斜谷路狹,惟可單行,故凡所掠獲,悉棄之於路。浚遣統制官王浚復洋州、興元府。

杲既還鳳翔,乃遣十餘人持書與旗來招子羽、玠,子羽盡斬之,惟留一人使還,曰:“為我語之,欲來即來,吾有死耳,何可招也!”玠亦遺杲書,以大義責之,杲乃止。

壬辰,移都督府於鎮江,照應江、淮兩軍機務,於是建康府榷貨務都茶場亦移鎮江。

癸巳,慶遠軍承宣使、神武前軍統制王〈王燮〉為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兼淮南宣撫司都統制,仍詔神武后軍統制巨師古、御前忠銳將崔增、李捧等並受韓世忠節度。於是世忠始去神武左軍都統制,專為宣撫使。

乙未,宣撫處置司訓練官杜福邀金人於興元南龍潭,降其軍四百。

丙申,偽齊將李成以眾二萬攻虢州,陷之。鎮撫司統制官謝皋與之遇,舉刃示敵曰:“此吾赤心也,汝宜視之!”遂剖心而死。權鎮撫使董先率餘兵二千奔襄陽。

戊戌,湖南安撫使折彥質所遣統領官劉深以兵至鼎州。

時鼎寇楊么,眾益盛,僣號大聖天王,旗幟亦書此字,且用以紀年,又以兵二萬人寇公安縣。彥質言么之勢不減曹成,望朝廷勿輕此賊,乃命彥質督潭、鼎、荊南兵討之。是日,湖北統領官顏孝恭亦以千九百人至鼎州城外。

庚子,詔改昭慈獻烈皇太后謚曰昭慈聖獻皇后。

詔:“復五帝、日月之祀,其禮視四方帝,祀以四立日,黃帝以季夏之土王日。春秋分朝日、夕月禮如感生帝。”

辛丑,荊南統制官羅廣以所部三百五十人至鼎之城西,而軍食不繼,於是潭將劉深、鄂將顏孝恭,皆引所部去。後二日,廣亦引兵北還,由是不克討。然賊徒屢抗,多被殺,人心頗搖,乃肆偽赦,立鐘相少子子義為太子,自楊太以下皆臣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