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十二 起昭陽赤奮若正月,盡九月,凡九月



己巳,樞密院計議官、權監察御史薛徽言宣諭湖南還。徽言出使九月,閱所按吏十六人,薦士劉延年等三人。

庚午,詔:“無職田選人及親民小使臣,並給茶湯錢十千,職田少者通計增給。”

先是御筆增選人、小使臣俸以養廉,輔臣進呈,帝諭以“今飲食衣帛之直,比宣和不啻三倍,衣食不給而責以廉節,難矣。宜變舊法以權一時之宜。”戶部尚書黃叔敖言:“文武官料錢,各有格法,不可獨增選人、小使臣;乞令提刑司均州縣職田於一路,通融應副,無職田及職田少者增支。”從之。

癸酉,宰相呂頤浩、參知政事席益、簽書樞密院事徐俯,以旱乞罷政,帝曰:“與其去位,曷若同寅協恭,交修不逮,思所以克厭天心者!”頤浩等乃復視事。

時以旱故,詔群臣言闕政。禮部尚書洪擬曰:“法行之公,則人樂而氣和;行之乖,則人怨而氣偏。試以小事論之:近時監司守臣獻羨餘則黜之,宣撫司獻則受之,是行法止及疏遠之臣也。有自庶僚為侍從,臥家視事,未嘗入謝,得美職而去;若鼓院官移疾廢朝,則斥罷之;是行法止及冗賤之官也。榷酤立法甚嚴,犯者籍家財以充賞;而大官有勢者,連營列障,公行酤賣,則不敢問;是行法止及孤弱之家也。小事如此,推廣而言之,則怨多而和氣傷可知矣。”疏奏,帝嘉納。

甲戌,神武中軍統制兼提舉宿衛親兵楊沂中自嚴州還,以沂中兼帶御器械。武功大夫、忠州團練使、閤門宣贊舍人、御前忠銳第四將范溫以所部充神武中軍左部統領。

乙亥,朱勝非起復舊官,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特命睿思殿祗候陳彥臣宣押赴行在。

詔神武副軍都統制岳飛選兵三千人移戍廣州。

丙子,以久旱,詔諸路監司分按州縣,親錄囚徒以察冤滯。

己卯,詔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知秦州張榮以所部赴行在。

庚辰,輔臣奏事,呂頤浩言雨足,帝曰:“日者亢旱,朕甚憂之,以穡事無望矣。今沾足如此,殆將有秋。《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書大有年者才一,書有年者再而已,以此知豐登之難得也。”先是自六月丙午不雨,帝命議獄刑,弛力役,進素膳,及是雨乃足,翼日,帝始御玉食焉。

八月,丙戌,初,忠銳第八將徐文既叛去,以所部海舟六十,官軍四千三百,泛海至鹽城縣,遣使臣闞中納款於偽齊,具言沿海無防禦之人,可以徑至二浙;且圖駐蹕所在軍馬之數,因密州草橋鎮巡檢包德聞於劉豫,豫大喜。是日,授文防禦使、知萊州,以海艦二十益其軍,令犯通、泰等州,且至淮南與大軍會合。

戊子,金主以趙召誣告其父昏德公謀反,命誅炤及其婿劉彥文。初,金人慾令其父子對質,會蔡鞗力辨其誣,乃止。

己丑,命神武副軍都統制岳飛赴行在,仍命飛以精卒萬人留戍江州。

壬辰,川、陝等路宣撫處置副使王似言:“川、陝諸州應奏獄案,乞用便宜指揮,酌情斷下,如張浚例。”許之。

甲午,帝謂大臣曰:“元祐黨人固皆賢,然其中亦有不賢者乎?”呂頤浩等曰:“豈能皆賢!”徐俯曰:“若真元祐黨人,豈不賢!但蔡京輩,凡己之所惡,欲終身廢之者,必名之元祐之黨,是以其中不免有小人。”帝曰:“若黃策之類是也。”俯曰:“黃策乃元符末上書狂直被罪,始,天下皆稱之。如策比者,無慮十餘人,策不能固窮守節,陷於非義。其中亦有議論前後反覆,奸惡猥瑣,竄名其間,如楊畏、朱師服數人耳。”策以直秘閣、通判嚴州,受賕抵罪,故帝及之。

故降充寶文閣待制王覿,追復龍圖閣學士。

乙未,詔:“河南鎮撫使翟琮,且在襄陽府屯泊,聽候朝旨。

時梁、衛之地,悉淪偽境,琮屯伊陽之鳳牛山,為偽齊所逼,孤立不能敵,率部曲突圍奔襄陽。京西招討使李橫以聞,故有是命。

權商虢鎮撫使董先,言有官軍及老弱七千在襄陽,而李橫兵已眾,恐不能贍給,乃命先赴行在,先遂以其眾依趙鼎於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