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十二 起昭陽赤奮若正月,盡九月,凡九月



壬寅,詔:“昭慈聖獻皇后同姓親遷秩二等,異姓一等。”甲辰,封起復鎮潼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醴泉觀使孟忠厚為信安郡王,丙午,封哲宗美人慕容氏、魏氏並為婕妤,皆用後大祥推恩也。

錄故太師文彥博孫緯世等三人並為迪功郎。

緯世父太僕卿維中,建炎中從帝渡江,至湖州而死,至是用守臣汪藻請而命之。

丁未,神武副軍都統制岳飛,遣統領官張憲、王貴分道擊虔寇彭友、李滿,獲之。飛自至虔州,日破一寨,賊徒震恐。友等先據龍泉,至是乃敗。

戊申,武節大夫、明州觀察使、浙西兵馬鈐轄史康民將所部至行在,以康民為御前忠銳第九將。

西南蕃武翼大夫、歸州防禦使、瀘南夷界都大巡檢使阿永,獻馬百有十二匹,瀘州以聞,詔押赴行在。

阿永,乞第子也。元豐間,乞第既效順,願歲進馬以見向化之心,官以銀繒賞之,所得亡慮數倍。其後阿永所中之數,歲增不已,政和末,始立定額。每歲冬至後,蠻以馬來州,遣官視之,自江門寨浮筏而下,蠻官及放馬者九十三人,悉勞饗之,帥臣親與為禮。諸蠻從而至者幾二千人,皆以筏載白椹、茶、麻、酒、米、鹿豹皮、雜氈蘭之屬,博易於市,留三日乃去。馬之直雖約二十千,然揆以銀、彩之直,則每匹可九十餘千,自夷酋已下所給馬直及散犒之物,歲用銀帛四千餘匹兩,鹽六千餘斤。銀則取於夔之涪州及大寧,物、帛則果、遂、懷安。凡馬之死於漢地者,亦以其直償之。

辛亥,御前忠銳第七將徐文叛,奔偽齊。

文以所部屯明州城東,朱師閔將至,文覺之,夜以所部泛海舟而遁。未明,至定海縣,忠銳第八將、武德郎趙琦以本軍沿海拒敵,文乃去。沿海制置仇悆率諸將追之,不及。

壬子,起復檢校太傅、江東宣撫使劉光世再起復,以光世丁內艱故也。

五月,乙卯,帝諭大臣曰:“朕省閱天下事,日有常度,每退朝,閱群臣及四方章奏,稍暇即讀書史,至申時而常程皆畢,乃習射,晚則復覽投匭封事,日日如是也。”

丙戌,武翼郎、閤門宣贊舍人、權河南鎮撫使翟琮為利州觀察使。

琮言道路梗澀,緩急無兵救援,請亦隸宣撫處置使張浚,許之,遂詔有司以來二萬石餉琮軍,且及李橫、牛皋、彭玘會兵牽制。時朝廷方嘉橫敢勇向前,命橫等直至京城,或逕往長安,與撫司夾擊。

江西安撫大使趙鼎奏:“襄陽居江、淮上流,乃川、陝襟喉之地,以橫鎮撫,誠為得策。今聞橫、皋共起兵往東京,又聞偽齊亦會金人及遣李成領眾西去;恐緣此紛擾不定,橫烏合之眾,將不能御,則決失襄陽,川、陝路絕,江、湖震動,其害可勝言哉!近有自襄陽來者,言橫正緣乏食兼無衣,則其出兵固非得已。望詔有司時有資給,使橫衣食足,則不假它圖,然後責其守疆待敵,不得因小利出兵,則可久之計矣。”帝覽鼎奏,始憂之。於是蜀口金騎已退,而董先、牛皋皆失守南奔,行在未知也。

丁巳,遣樞密院計議官任直清往襄陽、商、虢、河南撫諭,仍賜河南鎮撫司黃金百兩,為祭告諸陵之費。

己未,權河南鎮撫使翟琮、權陝虢經略使董先言:“今歲臣等首同李橫東擊偽齊,京城震恐,復以無援,引兵而歸,思之痛迫。

臣等所管之地,東至鄭州,西至京北,南涉偽境,北臨大河,亦得兩國虛實。但西南去宣撫司三千餘里,東南去行在四千餘里,外無應援,內乏糧儲,勢力孤絕。望選委重臣,於行朝宣撫司之中屯駐一司,以為聲援。”詔報已令韓世忠充宣撫使,領大軍屯淮南。

辛酉,詔築第百間以居南班宗室,仍以睦親宅為名。

故朝請大夫歐陽棐贈直秘閣,以元祐黨人故也。

錄故樞密副使包拯曾孫嗣直為迪功郎。

丁卯,神武中軍統制楊沂中以大軍至桐廬縣,而魔賊繆羅與其徒八人已就招。詔沂中招捕餘黨;宣諭官胡蒙,請榜諭其徒,能自首者免罪。既而沂中捕斬其徒九十有六人,詔沂中以舊官領保信軍承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