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三十二 起著雍攝提格正月,盡屠維單閼六月,凡一年有奇



自戶部提領鑄錢,而分州縣科買銅錫,民多毀錢為銅以應命,故耆言如此。詔提領鑄錢司措置約束。

庚辰,中書舍人兼史館修撰王剛中充龍圖閣待制、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先是權禮部侍郎孫道夫,言中外籍籍,皆謂金人有窺江、淮意,帝曰:“朕待之甚厚,彼以何名為兵端?”道夫曰:“興兵豈問有名!願陛下早為之圖。”又言:“成都帥,陛下不可不擇,宜求才可制置四川者二三人,常置之聖度。”帝云:“當儲人以待緩急之用。”剛中亦言:“禦敵最今日先務之急,盍先自擇將帥,蒐士卒,儲備軍械。加我數年,國勢富強,彼請盟則為漢文帝,犯邊則為唐太宗。”帝壯其言。會西蜀謀帥,宰執謂宜得文武威風識大體者,帝曰:“無逾王剛中矣。”遂有是命,又令道夫以蜀中利害語之。

辛巳,以士輵為昭化軍節度使,嗣濮王。

冬,十月,丁亥朔,秘書少監沈介為賀大金正旦使,閤門祗候宋直溫副之;國子司業黃中為賀生辰使,閤門祗候、辦御前忠佐軍頭引見司李景夏副之。

戊子,左承議郎虞允文為秘書丞。

允文知渠州,地磽民貧,常賦之外,又行加斂,流江尤甚。允文奏罷之,凡六萬五千餘緡。

初,帝作損齋,舁去玩好,置經史古書其中,以為燕坐之所,且為之記,權吏部尚書賀允中請以賜群臣。庚寅,帝謂宰執曰:“允中嘗於經筵問朕所好之意,朕謂之曰:‘朕之所好,非世俗之所謂道也。若果能飛升,則秦皇、漢武當得之;若果能長生,則二君至今不死。朕惟治道貴清淨,故恬淡寡慾,清心省事。所謂為道日損,期與一世之民同躋仁壽,如斯而已。’當降出碑本以賜卿等。朕又惟比年侈靡成風,如婚祭之類,至有用金、玉器者,此亦不可以不戒。”至是降詔諭中外如帝旨。

戊戌,詔:“尚書省凡事理不當者,許詣登聞檢院投狀類奏,覽訖,付御史台理問。”

癸丑,故進士楊居中、執中,並特贈右承事郎。

二人,存中弟也,建寧之破死焉。至是存中乞以大禮所得親屬、門客二官為恤典,帝特命錄之。

十一月,癸亥,金詔有司勤政安民。

己卯,日南至,合祀天地於南郊,赦天下。

權禮部侍郎孫道夫言:“今合祭天地,奉祀宗廟,悉復承平舊典。加以辟道山,求遺書,修太學,育人材,文治既舉,自此願訓敕將士,增修武備,以為不虞之戒。”又言:“仁宗景祐初,采古兵法及舊史成敗,為《神武秘略》以賜邊臣,訓迪有方,故一時爪牙有古良將風。願下文館重加讎正,遍賜將帥,以繼仁宗故事,豈無曹瑋、王德用、狄青之徒為時出乎!”時金人渝盟有端,而中外疑信未決。道夫獨憂之,故數以武事為言。

癸未,金尚書左丞耶律安禮罷。參知政事李通以憂制起復如故。

己丑,詔出御前錢修葺睦親宅及重建學宮殿宇凡一百七十一區。

十二月,丁未,詔:“才人劉氏進封婉儀。”

責授寧遠軍節度副使、彬州安置李光,復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

壬子,金國賀正旦使正奉大夫、工部尚書蘇保衡,副使定遠大將軍、太子左衛率府率阿典謙入見。

乙卯,金以樞密副使張暉為尚書左丞,歸德尹高召和式起為樞密副使。

御前諸軍都統制兼知興元府姚仲言:“興元府、洋州諸縣,各有以前保丁內選到人材少壯堪出戰人,差充義士,臣已於數內摘揀到三千人,團結隊伍,教習武藝,及欲於附近大安軍、巴、蓬州差撥保丁,以備船運軍糧。”從之。自朝廷與金約和罷兵,議者乃奏罷利路諸州義士。至是仲聞金有意敗盟,欲為戰守備,乃奏復之。

議者亦謂:“興、洋舊有義士,皆驍勇可用,只是免身丁、差役之類,不費有司錢糧。望下本路帥司檢昭舊來簿藉條例,依舊收充,以時教閱,無令州縣別致騷擾,以備緩急使喚,此正古人寓兵於農之意。”奏可。

始,王庶立法,義士每丁蠲家業錢二百千,部轄使臣蠲六分科斂,及是諸縣民間所餘家業不多,科買軍糧草料苦於偏重。仲乃命視舊法,止蠲其半,部轄使臣三分之二,衣甲、兜鍪、神臂弓箭官給,其它應軍中所用,皆自為之。軍行,日支糧二升有半。每六十五人為隊,管隊二人,押擁隊三人,旗首三人。縣立三部,都、副部轄、管轄各一人。於是合五郡所籍,為二萬一千七百餘人,惟興、洋、大安久而不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