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十 起重光大淵獻十月,盡玄黓困敦四月,凡七月



己未,金遷趙氏疏屬五百餘人於上京。

辛酉,偽齊秦鳳經略使郭振以數千騎掠白石鎮,武節大夫、閤門宣贊舍人、宣撫司選鋒將王彥與熙河統制官關師古並兵御之。賊大敗,振為官軍所獲,遂復秦州。張浚承制以彥為康州刺史。

壬戌,曹成犯安仁縣,執湖東安撫使向子諲。

初,成既屯攸縣,而子諲兵不滿萬,駐司于衡之安仁,遣使招成,亦聽命。子諲乃檄成權本司都統制,而命諸將韓京以一軍西守衡陽,吳錫以一軍南定宜章,賊徒逡巡不敢南向者百有餘日,上江諸郡遂得以獲。既而援兵不至,成忿子諲扼己,即擁眾而南。子諲遣從事郎、權安撫司幹辦公事何彥猷、迪功郎、隨軍錢糧官張節夫見成計事,遇於途,二人皆遁去。子諲率親兵與成相拒,自午至申,官軍悉潰。子諲度不可遏,單騎入成軍,諭以國家威靈。成不服,遂掠安仁縣,進攻道州,執子諲而去。

金房鎮撫使王彥斬中軍統制官趙橫、統領官門璋。

彥既敗李忠,凱歌而歸,大賞將士,待橫如初,終不言豐里之敗,橫亦不疑。至是忽會諸將於球場,酒四行,叱橫起,數其豐里不策應之罪,並璋斬之,復飲數行而歸。

是月,金主以陝西地賜劉豫,從張邦昌所受封略故也。

十二月,乙丑,趙子晝權尚書禮部侍郎。宋以公族為從官,自子晝始。

己巳,秘書少監傅崧卿權尚書吏部侍郎,充淮東宣諭使。

辛未,宣撫處置使張浚,承制以閤門宣贊舍人、知興州、同統領秦鳳等路軍馬李師顏知成州,閤門宣贊舍人、利州路第三將柴斌知興州。

金之破陝西也,師顏為耀州守,獨率所部來歸,其家屬皆為金所得。金人服其忠義,遣其弟師文招之,師顏不顧,師文卒為所害,由是浚擢用之。

丁丑,手詔略曰:“比緣國難,盜起未息者,蓋奸贓之吏無恤民之意。及煩王師,而軍需不免又取於民。因循輾轉,日甚一日,欲民不盜,不可得也。可將建炎三年以前積欠,除形勢戶及公人外,一切蠲除。如州縣不奉詔,及監司迫脅州縣巧作催科者,並除名。令御史台糾察,多出黃榜曉諭。”又詔三省:“備以祖宗朝直決贓吏舊制鏤板行下,自今有犯,依法行遣,仍籍沒家財。”

曹成至道州,守臣直秘閣向子忞聞之,悉城中官軍,得百有二十五人,俾之迎敵,又遣使招之。兵行三十里,與成遇,士皆驚逸。成自東門入,子忞從西門跳奔獲免,成遂據道州。

戊寅,以彗見,許臣民實封言事。

庚辰,桑仲遣兵攻復州,守臣修武郎祖遹棄城走。

詔武翼大夫、閤門宣贊舍人、知海州薛安靖,朝散郎、通判州事李匯,並赴行在。令揚、楚等州宣撫使劉光世遣將統兵戍守。

安靖本劉錫屬官,匯嘗為沙河簿,在滄州,結約南歸。會劉豫使守海州,至郡逾年,遂誘率簽軍蓋諫等,殺金人所命沂南、淮北都巡檢使王企中及偽齊之戍守者,率軍民以城來歸。尋以安靖為浙西兵馬副鈐轄,賜匯同進士出身、簽書海寧軍節度判官廳公事。

甲申,右司諫方孟卿言:“祖宗故事,諫官置局於後省,號為兩省官。蓋兩省,朝廷政令所自出,祖宗以諫官居之,不無深意,今行在諫院,許於皇城內建置,未有定處。望令依舊隨省置局。”詔諫院許於行在所都堂相近置局。

丁亥,言者請贓吏當死者勿貸,帝曰:“朕本心欲專尚德化,顧贓吏害民,有不得已者,然亦豈忍遽置搢紳於死地?如前詔杖遣足矣。”

己丑,詔襄鄧鎮撫使桑仲,金房鎮撫使王彥,釋怨體國,不得自相侵擾。

初,仲雖受命,然猶恃兵眾,再圖取金州。是冬,以其眾分三道,一攻住口關,一出馬郎嶺,一搗洵陽縣,使其副都統制、武節大夫、榮州刺史李橫統之,前軍去金州三十里。彥曰:“賊兵以我為寡,故寇三道以離吾之勢。今吾破其堅,則脆者自走矣。”時賊之大兵在馬郎嶺北,彥遣統制焦文通御住口關,而自以親兵營馬郎嶺,與之對壘。大戰凡六日,賊奔潰。彥縱兵追擊,均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