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三十九 起昭陽作噩正月,盡閼逢閹茂十二月,凡二年



冬,十月,丁酉,祔葬莊獻明肅皇太后、莊懿皇太后於永定陵。

甲辰,詔:“兩川歲貢綾錦羅綺之屬,以三之二易為r絹,供軍需。”

帝富於春秋,左右欲以巧自媚,後菀珠玉之工頗盛。殿中侍御史龐籍言:“今螽螟為災,民憂轉死,陛下安得不以儉約為師,惜國費以徇民急!”帝納其言。

己酉,祔莊獻明肅太后、莊懿太后主於奉慈廟。

辛亥,帝諭輔臣曰:“近歲進士試詩賦,多浮華,宜令有司兼取策論。”

以司封員外郎、秘閣校理吳遵路為開封府推官。

始,莊獻太后稱制,遵路條奏十餘事,語皆切直,忤太后意,出知常州。遵路至常州,即令轉市吳中米以備歲儉,已而果大乏食,民賴以濟,自它郡流至者亦十全八九。范仲淹安撫淮南,薦遵路,乞以遵路救災事跡頒諸州為法,並付史館。遵路,淑子也。

癸丑,降東、西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緣二太后陵應奉民戶,免租賦、科役有差。

戊午,張士遜罷為左僕射,判河南府,樞密使楊崇勛罷為河南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許州。先是蝗旱仍見,士遜居首相,無所建明,帝頗復思呂夷簡。及百官詣洪福院上莊獻太后謚冊,退而奉慰,士遜乃過崇勛園飲酒,日中不至,群臣離立以俟。御史中丞范諷劾奏之,遂與崇勛俱罷;然制辭猶以均勞佚為言。

以呂夷簡為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知河南府王曙加檢校太傅,充樞密使;僉署樞密院事王德用為樞密副使;端明殿學士、刑部侍郎宋綬參知政事;權三司使事蔡齊為樞密副使。

庚申,詔:“自今每日御前殿視事。”帝即位之初,尚循真宗晚年故事,惟只日御殿,至是始復舊制。

自唐以來,民計田輸賦外,增取它物,復折為賦,謂之雜變,亦謂之沿納,名品煩細。官司歲附帳籍,並緣侵擾,民以為患。帝詔三司,沿納物以類併合。於是三司請悉除諸名品,並為一物,夏秋歲入,第分粗細二色。百姓便之。

十一月,癸亥朔,參知政事薛奎,罷為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判都省。始,莊獻崩,二府大臣皆罷去,奎獨留,帝且倚以為相。而奎得喘疾,數辭位,久之乃罷。

以龍圖閣待制孔道輔為石諫議在夫,權御史中丞。

詔增宗室俸。

乙丑,追冊美人張氏為皇后。

寇準以責死既十一年,以庚寅赦書,始得太子太傅。甲戌,贈準中書令,復萊國公,其婿屯田員外郎張子皋復直史館。仍令齎詔賜其家,祭酹之。子皋,齊賢孫也。

戊寅,以大理評事保塞劉渙為右正言。初,渙上疏莊獻太后,請還政,太后怒,議黥面配白州。屬太后疾革,宰相品夷簡故為稽留,不即行。至是渙以前疏自言,夷簡請褒擢。帝既用渙,顧謂夷簡曰:“向者樞密院亟欲投竄,賴卿以免。”夷簡謝曰:“渙疏外,敢言;大臣或及此,則太后必疑風旨自陛下,使母子不相安矣。”帝喜,以夷簡為忠。

己卯,徙判天雄軍王曾判河南府。始,陳堯咨與曾有隙,曾實代堯咨於天雄,政有不便者徐更之,彌縫不見其跡。及去,堯咨復繼曾後,見府署及什器皆因堯咨舊規,但完葺,無所改,嘆曰:“王公度量,我不及也!”

十二月,丙申,帝謂輔臣曰:“朕退朝,凡天下之奏必親覽。”呂夷簡曰:“小事皆聽覽,恐非所以養聖神。”帝曰:“朕承先帝之託,萬幾之重,敢自泰乎!”又曰:“朕日膳不欲珍美,衣服多以繒縑,屢經浣濯,宮人或以為笑。大官進膳,有蟲在食器中,朕掩而不言,恐罪及有司也。”夷簡因稱盛德。帝曰:“偶與卿等言之,非欲聞於外,嫌近名耳。”

復置諸路提點刑獄官,仍參用武臣。

甲辰,以京東飢,出內藏庫絹二十萬下三司,代本路上供之數。

丁未,出侍御史張沔知信州,殿中侍御史韓瀆知岳州。

先是宰相李迪除二人為台官,言者謂台官必由中旨,乃祖法也。既數月,呂夷簡復入,因議於帝前。帝曰:“祖法不可壞也。宰相自用台官,則宰相過失無敢言者矣。”迪等皆惶恐。遂出沔、瀆,仍詔:“自今台官有缺,非中丞、知雜保薦者,毋得除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