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三十九 起昭陽作噩正月,盡閼逢閹茂十二月,凡二年



遼以北府宰相蕭孝先為樞密使。孝先在樞密府,好惡自恣,權傾人主,朝多側目。

景祐元年遼重熙三年。甲戌,一零三四年

春,正月,甲子,許京兆府立學,賜《九經》,仍給田五頃。

發江、淮漕米賑京東饑民。

丁卯,侍御史充賀遼正旦使章頻卒於遼境。遼主詔有司賻贈,命近侍護喪以歸。

戊辰,詔鑄“景祐元寶”錢。

丁丑,命翰林學士浦城章得象等五人權知貢舉。

壬午,以太常博士滕宗諒為左正言。宗諒,先與劉越同上莊獻太后疏請歸政者也。

癸未,令:“南省就試進士、諸科十取其二,進士五舉年五十、諸科六舉年六十、嘗經殿試進士三舉、諸科五舉及嘗預先朝御試者,雖試文不合格,毋輒黜,皆以名聞。”自此率以為常。

甲申,以淮南歲飢,出內藏絹二十萬下三司,代其歲輸。

始置崇政殿說書,命都官員外郎賈昌朝、屯田員外郎趙希言、太常博士王宗道、國子博士楊安國為之,日以二人入侍講說。初,孫奭出知兗州,帝問誰可代講說者,奭薦昌朝等,因命中書試說書,至是特置此職以處之。

辛卯,遼主如春水。

是月,趙元昊寇府州。

二月,壬辰朔,權停解州鹽池種鹽三年,以本池所貯可支十年故也。

遼北院樞密使蕭朴,出為東京留守。自太后專制國事,一委弟蕭孝先。朴屢言仁德皇后之冤,太后骷嬤,故外遷。

乙未,罷書判拔萃科,更不御試。自今幕職、州縣官經三考以上,非緣邊及川、廣、福建者,許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等六科;其京朝官至太常博士及進士諸科取解而被黜落者,毋得復應茂才異等三科及武舉。用知制誥李淑議也。

先是召知鳳翔府、兵部員外郎司馬池知諫院,池上表懇辭。帝謂宰相曰:“人皆嗜進,池獨嗜退,亦難能也。”加直史館,復知鳳翔。嘗有疑獄上讞,大理輒復下,掾屬惶恐引咎,池曰:“長吏者,政事所由,非諸君過。”乃獨承其罪。有詔勿劾。

辛丑,詔:“禮部貢院,諸科舉人,應七舉者,更不限年,並許特奏名。”

甲辰,權減江、淮漕米二百萬石,候歲豐補之。

戊申,詔麟、府州賑蕃、漢饑民。

三月,開封府判官謝絳言:“蝗亘田野,坌入郛郭,跳擲官寺,井匽皆滿,而使者數出,府縣監捕驅逐,蹂踐田舍,民不聊生。魯史書螟,《穀梁》以為哀公用田賦,虐取於民。今朝廷斂弛之法,近於廉平,以臣愚所聞,似吏不甚稱職而召其變。凡今典城牧民,有顓方面之勢,才者掠功取名,以嚴急為術,或辨偽無實,數蒙獎錄;愚者期會簿書,畏首與尾;二者政殊而同歸於敝。夫為國在養民,養民在擇吏,吏循則民安氣和而災息。願先取大州邑數十百,詔公卿以下舉任守州者,使得自辟屬縣令長,務求術略,不限資考,然後寬以約束,許便宜從事,期年條上理狀,或徙或留,必有功化風跡。如此而沴氣不弭,嘉休不至者,未之有也。”

丙子,詔:“御試進士題目書所出,摹印給之,更不許上請。”

戊寅,御崇政殿,試禮部奏名進士。己卯,試諸科。辛巳,試特奏名。已而得進士諸科八百八十三人,特奏名八百五十七人,賜及第、出身。

夏,四月,壬辰,詔:“鎖廳舉人所試不合格者,除其罪。”始,天禧二年,宰相王欽若請鎖廳舉人試不合格者,並坐私罪,至是始除之。

甲午,贈故翰林學士、禮部侍郎、知制誥楊億為禮部尚書,謚曰文。故事,非常任二府及事東宮,則四品無贈官。樞密使王曙言:“億嘗為寇準草奏,請太子親政,為丁謂所排,不得志而歿。準既贈中書令,億宜蒙旌賁。”故特贈之。

初,準令億草奏,曙知其不可,嘗勸止。準敗,曙取奏草付其妻,縫置袷衣中。及朝廷欲理準舊勛,曙乃出之,其字漫滅,幾不可識矣。

丁酉,殿中侍御史龐籍為開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內侍稱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來,未有美人稱教旨下府者。”帝為杖內侍,切責美人,仍詔有司:“自今宮中傳命,毋得輒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