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三十七 起柔兆攝提格四月,盡屠維大荒落七月,凡三年有奇



“古者谷不登則虧膳,災屢至則降服,凶年不塗塈。願陛下下詔引咎,損太官之膳,避路寢之朝,許士大夫斥諱上聞,譏切時病,罷不急之役,省無名之斂,勿崇私恩,更進直道。誠動乎上,惠洽於下,豈有時澤之艱哉!”絳,濤之子也。

遼主駐遼河。冬,十月,丁卯朔,詔:“諸帳院庶孽,並從其母論貴賤。”

遼主留心翰墨,始畫譜牒以別嫡庶,由是爭訟紛起,樞密使蕭朴,有吏才,能知人主意,敷奏稱旨,時議多取決之。

辛未,太常博士、直集賢院、同知禮院王皞,上所撰《禮閣新編》六十卷。

初,天禧中,同判太常禮院陳寬請編次本院所承詔敕,其後不能就,皞因取國初至乾興所下詔敕,刪去重複,類以五禮之目,成書上之,賜五品服。皞,曾弟也。

乙酉,監修國史王曾言:“唐史官吳兢,於《實錄》正史外,錄太宗與群臣對問之語為《貞觀政要》。今欲采太祖、太宗、真宗《實錄》、《日曆》、《時政記》、《起居注》,其間事跡不入正史者,別為一書,與正史並行。”從之。

壬辰,醫官院上所鑄俞空銅人式二,詔一置醫官院,一置相國寺。

甲午,同皇太后幸御書院,觀太宗、真宗御書。

丙申,滑州言塞決河畢。是日旬休,帝與太后特御承明殿,召輔臣諭曰:“河決累年,一旦復故道,皆卿等經畫力也。”王曾等再拜稱賀。詔速第修河僚勞效以聞,作靈順廟於新堤之側。十一月,丁酋朔,名滑州新修埽曰天台埽,以其近天台山麓故也。自天禧三年河決,至是九載,乃復塞。修河部署彭睿、權三司使河南范雍、知滑州寇瑊,並加秩;凡督役者第遷官,民經率配,免秋稅十之三。

乙未,遼皇侄匡義軍節度使中山郡王查噶、保寧軍節度使長沙郡王色嘉努、廣德軍節度使樂安郡王遂格,奏言各將之官,乞選伴讀書史,遼主從之。

壬寅,工部郎中、直詔文館燕肅請造指南車,內侍盧道隆又上所創記里鼓車,詔皆以其法下有司制之。

甲辰,百官集尚書省,受薦享景靈宮誓,乙巳,受享太廟誓。丙午,受合祭天地誓。丁未,帝謂輔臣曰:“百官三日受誓,禮當然邪?”王曾等曰:“宮廟告享,皆緣郊祀之事,止當一受誓爾。今循先朝舊制,請俟它日釐正之。”

辛亥,朝享景靈宮。壬子,享太廟。大禮使王曾言:“皇帝執玉被兗,酌獻七室,而每室奏樂章,恐陟降為勞,請節宮架之奏。”帝曰:“三年一享,朕不敢憚勞也。”

癸丑,祀天地於圜丘。賀皇太后於會慶殿。

丁巳,恭謝玉清昭應宮。

十二月,辛未,加恩百官。

丁亥,詔:“百官、宗室受賂冒為親屬奏官者,毋赦。”

左正言孔道輔為左司諫、龍圖閣待制。時道輔使遼猶未還,遼宴使者,優人以文宣王為戲,道輔艴然徑出。主客者邀道輔還坐,道輔正色曰:“中國與北朝通好,以禮文相接,今俳優之徒侮慢先聖而不之禁,北朝之過也。”

是歲,南郊肆赦,中外以為丁謂將復還。殿中侍御史臨河陳炎上疏曰:“丁謂因緣憸佞,竊據公台,今禋柴展禮,必潛輸琛貨,私結要權,假息要荒,冀移善地。李德裕止因朋黨,不獲生還;盧多遜曲事主藩,卒無牽復;請更不原赦。”帝然之。

天聖六年遼太平八年

春,正月,己酉,罷兩川乾元節歲貢織佛。

詔:“自今南郊軍賞有闕,其三司官吏並劾罪。”

先是南郊賞賜軍士,而汾州廣勇軍所得帛不逮它軍,一軍大噪,捽守佐堂下劫之,約予善帛,乃免。城中戒備,遣兵圍廣勇營。轉運使孫沖適至,命解圍弛備,置酒張樂,推首惡十六人斬之,遂定。初,守佐以亂軍所約者上聞,詔給善帛。使者至潞,沖促之還,曰:“以亂而得所欲,是誘之亂也。”卒留不予。

戊午,詔:“諸路提點刑獄朝臣、使臣,交割本職公事與轉運使、副使,仍令轉運司條所省事件以聞。”或言提點刑獄官過為煩擾,無益於事故也。

庚申,党項侵邊界,邊帥擊破之。